似曾见过

似曾见过我这一辈子有无数次明明是才经历或者才接触的事 , 可是脑海中却会闪过一个念头:“这件事我以前曾见到过或经历过 。 ”有关这方面的最早记忆至少在75年前吧 , 那时我还很小 , 我家住绍兴斗门 , 这是一个有2000年历史的千年古镇 。一次我从斗门南街南行到皮匠铺折向东行去到仓娄底外婆家 。 在经过火神庙 , 新高家台门(文学家柯灵老家)和经堂前以后 , 走不几步 , 面临的是紫阳小学的西山头 。 此地的西边是一处背靠金鸡山脚的空旷的小草地 , 草地上有危险的毒物出没 , 不久前就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 , 就因为提着簸箕去草地的一角倒垃圾而遭遇五步蛇 , 被咬上一口后不久就身亡 。 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我都会不由自主的警惕的往草地上看上几眼 。毫无疑问 , 这个地方我来过多次 , 因为沿着紫阳小学的山墙往南一转就到外婆家 。平时经过就经过 , 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感觉 。 然而这次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 , 我觉得似乎以前也有过这么一次经历 。 我说的是似曾有过与这次完全相同的人、时、地经历 。这种似曾见过或经历过的感觉 , 以后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有过多次 , 但都没有像小时候那次记忆深刻 。然而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最近又出现了一次 。这些日子 , 我们的住宅小区在规范入户的通讯网络线路 , 原来前后左右到处乱七八糟延伸的网线 , 要被集中到一个网线盒里 , 然后再分散到各户 。规范网线的第一步是先在每个单元的楼梯间靠南墙一侧的中间位置的地面打出一个直径五、六公分的孔洞 。 打出孔洞几天后 , 又在连接上下孔洞的墙面上安装了一个白色扁方形的纳线盒 。一天我游泳回来 , 走上楼梯时 , 一眼就看到迎面的墙上出现的一个白色扁方形的纳线盒的凹槽 。 当时面板还没有盖上 , 只能见到一个白色塑料的凹槽盒子贴在墙面上 。刚从外面回来的我 , 第一感觉就觉得过去已经做过这件事了 。 因为在我此时的脑海中 , 这里已经装过一个完全相同的凹槽 。 也就是说此情此景我已经经历过了 。 可我仔细看这个孔洞是不久前才钻的 , 白色的塑料凹槽确实也是刚装上去的 , 怎么我的脑海里却有一个深深的似曾见过印象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 , 过去恐怕真的没有答案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科学的进步 , 今天显然有了一定的答案 。对于“为什么有些地方我们似曾见过?”的问题今天的量子研究者认为“可能来自我们自己的分身术 ” 。根据目前量子力学理论 , 一切皆有可能 。 换句话也就是说 , 宇宙中的一切万物——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宇宙——以及对应的各种形态性质和自身可能的演变状况都是存在的 , 只不过都是以一种量子叠加态的不确定性处于待激活的状态 。 一旦某个量子叠加态的激活条件被触发——波函数坍缩——相对应的宇宙形态就会“物显”出来 。 而这个触发器 , 便是观察者的意识作用力 。 故有一句很实在的经典哲言:「宇宙是人类选择的结果 , 世界是人类愿望的实现」 。 不无道理 。过于我们研究的是狭义上的量子理论 , 很多现象无法解释 。 随着广义量子理论的兴起 , 它在狭义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延伸扩展 , 完善补充 , 提出光的波动性质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 根据量子基础力学理论 , 一个量子具有无数种的量子叠加态 , 那么 , 这就说明一个量子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 正因为一个量子看似一个 , 实在是充斥于整个宇宙中的 , 所以才会出现“单粒子双缝干涉现象” , 表现出波的特性 。广义量子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指出: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到了某个地方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因为“量子分身效应”导致的现象 。 因为根据广义量子理论 , 一个量子的所有状态早已存在 , 一个量子无处不在 。 而宏观世界由微观世界的微观粒子形成 , 放大到宏观世界 , 其“量子分身效应”应该依然存在 , 所以 , 一个自己 , 也应该无处不在 , 且处于相互纠缠态 , 只是每个“分身”的意识强弱可能并不相同 , 并且在时时转化 。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地方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的原因 , 因为我们的“分身”早已到过那里 。朋友你有过这种是曾相识的感觉吗?你有过这种“量子分身效应”导致的现象吗?2020.10.0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