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与人类博弈的时代到来之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 )


在这一点上 , 区别于成人对孩童“你一定可以成功的”的童话式鼓励 , 在乐高教育发布的“乐造新世界”概念视频中 , 开宗明义讲述了生活的真相:“并不是所有的尝试在第一次就能取得成功” 。
乐造新世界 , 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态度: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构建世界 。 但当结果不如你意时 , 拆掉重来又能怎样?新世界的美好永远值得被“乐造” 。
小小的乐高颗粒作为创造力的载体 , 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建造-解构-再创造” 。 通过初始的建造 , 激发孩子对创造力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解构中 , 维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不断建造和解构的循环往复 , 升华孩子创造新世界的能力 。
也许 , 我们人人都需要一点“乐造新世界”的勇气 。 在这充满不确定的一年中 , 当童音朗读出“没关系”这段话时 , 除了鼓励孩子不断探索未知的勇气 , 对过得很不容易成年人也是一种温柔 。
动手挑战: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密码
拥有应变力、自信与创造力 , 是成就“STEAM”型人才的底层密码 。 但止步于此 , 也是完全不够的 。
未来并非建筑在想象力的空中楼阁之上 , 想象力并不等同于幻想 。 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 ”亲自动手实践 , 将想象力化作真实的形状 , 才有机会用一次次真实的结果试错、迭代 。
人与机器并存的高度人工智能时代 , 想要把控未来 , 必须进化为能够实现“人机合一”的新新人类:了解人工智能 , 驾驭智能算法 。
对于如何获取这种能力 , 科学的教学课程也显得至关重要 。
LEGOEducationSPIKEPrime科创套装是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STEAM教育”产品和课程 。 课程轻松结合不同的学习主题 , 大部分课程可在45分钟课时以内完成——从拼搭建模型到编程 , 以及帮助学生们动手体验自己的创作 。
在学校 ,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和尝试SPIKEPrime科创套装 , 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分工合作 , 完成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搭建、锻炼各方面的STEAM技能 。
如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杨莉杰老师的“智能快递包裹分拣车”案例中 ,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来实现包裹的智能分拣?在实操中 , 一部分学生可以负责用颜色传感器代替二维码扫描 , 进行包裹运送目的地的分拣 , 另一部分学生解决使用压力传感器分拣包裹的问题 。 最后由学生展示运行时 , 颜色传感器扫描运送货物的颜色 , 分拣车就会驶向相应的卸货位置 , 完成卸货后又会返回原点 。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们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在玩乐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
可是 , 工厂机器人如何进行工作?它会探测什么?颜色?形状?大小?笔者带着疑问 , 亲自尝试了SPIKEPrime科创套装中“实现自动化”课程 。 一开始 , 课程制造了一个场景:当我们有堆积如山的包裹需要运送到指定地点 , 我们该如何提升效率、加快装运流程呢?答案是:设计一个自动助手 。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和搭建一个工厂机器人 , 并对其进行编程 , 使其能够根据颜色识别和装运包裹 。 于是 , 笔者使用不同颜色的乐高积木代表不同类型的包裹 。
接下来 , 学生可以头脑风暴 , 至少想出3件自动助手需要做的事情 。 比如:机器人感知不同位置的方式 , 或机器人为彩色包裹分类的方式等 。 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开始搭建 。
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与人类博弈的时代到来之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本文插图
机器人搭好了 , 现在需要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编程 。 于是笔者在SPIKEPrime科创套装App上进行了简易编程 。
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与人类博弈的时代到来之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本文插图
于是 , 一个可识别紫色“包裹”的小机器人就诞生了!可这时候笔者才发现 , 这个小机器人只能识别“包裹”颜色 , 并不能分拣包裹 。 于是笔者又将这个机器人拆掉 , 重新搭建了一个可以既识别颜色 , 又能做出分拣动作的机器人 。 在视频中 , 当机器人识别出错误“包裹”(黄色积木)时 , 发出了错误报警;当发现正确“包裹”(粉色积木)时 , 成功抓取 , 放入指定位置 , 并发出成功提示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