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产业|中消协:网游涉黄涉暴、过度索权等成投诉"重灾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9日电(采访人员 谢艺观)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消费投诉不断增加 。
29日,中消协发布的《网络游戏消费者主要投诉问题报告》显示,当前网络游戏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侵害消费者选择权和财产权、涉黄涉暴涉赌问题频现、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健全、手机游戏APP过度索权等方面 。
侵害消费者选择权、财产权
【网络游戏产业|中消协:网游涉黄涉暴、过度索权等成投诉"重灾区"】据中消协介绍,侵害消费者选择权、财产权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是擅自改动已售网络游戏商品属性 。某些网络游戏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以游戏产品的优化、升级等名义,擅自更改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并以服务协议中的“消费者概括授权”条款免除有关责任 。
二是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对充值等问题处理一刀切 。具体有:因公司自身原因停服后将消费者游戏账号转移到其他平台、游戏或者以其他游戏的虚拟财产予以抵付,即使消费者不接受,也不予退还相关充值;违反相关规定被有关部门查处停服后,仅返还部分金额 。
三是网络游戏账号分级惩处机制缺乏,申诉救济渠道不畅通 。某些网游公司对于轻微违规账号予以永久封停,且账号内已充值财产无法取出,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同时,在账号被误封或惩处过当时,需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方可提起有效申诉,加之某些游戏公司客服处理效率较低,以致救济难度较大 。
四是收费乱象不止 。一些付费网络游戏以“免费试玩”诱导未成年人“入坑”,在未成年人免费试用一段时间后,游戏不再提供免费服务,只有充值才能继续游戏 。再如网络游戏经营者在特权服务、VIP等充值项目中未对自动续费业务给出明确解释说明,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未设置“不自动续费选项”等,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
五是过度设置障碍以刺激消费 。某些网络游戏经营者为刺激消费,在游戏中设置不合理障碍,并给出诱导性提示或错误提示,诱使消费者过度消费 。消费者只能充值甚至不断充值才能继续进行游戏 。
网络游戏涉黄涉暴涉赌问题频现
一方面体现在网游文创内容不健康 。如某网络游戏以“锻炼青少年三维空间思维,开发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为宣传语,因此玩家多为青少年 。但其中实际存在涉黄及色情诱导信息 。
“被曝光后游戏公司虽有整改,但仍没有阻断涉黄地图 。有的地图上的留言板,依旧存在色情文字,有的地图甚至搭配窗、椅等道具迎合一些涉黄内容 。”报告称 。
另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游戏内文化氛围不良 。玩家群体间侮辱谩骂、封建迷信、“祖安文化”等负面网游文化屡见不鲜 。
网络游戏产业|中消协:网游涉黄涉暴、过度索权等成投诉"重灾区"
文章图片

2019年12月18日,多家游戏企业代表共同发表《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守护宣言》 。洪坚鹏 摄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机制不健全
报告指出,网络游戏中,还存在实名认证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一些网络游戏直接默认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无需再次实名;有的游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其他APP的账号进行登录;未成年人可通过其已成年亲友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登录;有的游戏在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后,仍可继续使用 。
“现实中,由于未落实实名认证,又未在收费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付费行为,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纠纷频繁发生 。”
如未成年人李某某(14岁),使用其祖母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在手机上操作某游戏 。由于该游戏实名认证系统的漏洞,该未成年人通过其已成年亲友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登录,导致该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晓的情况下于2020年2月至5月购买游戏装备,消费金额达8688元 。
同时,部分网络游戏经营者缺乏动力落实防沉迷措施,防沉迷系统也存在漏洞 。一方面破解青年模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网站+绕开青少年模式的关键词,依照具体方法即可轻松破解 。另一方面过度信赖第三方身份认证平台,网络游戏经营者未对使用第三方账号登陆的玩家进行实质身份审核,为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登陆游戏提供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