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和“大学”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一文 ,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接着说“物格而知至” 。 “大学”的作者认为知识的来源于格物 , 这里的“物”是和“我”相对 , 指我以外的世界 。 格物 , 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 不格物我们就无知 , 格物就“知至” , 然后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这是很实用的态度 ,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 , 都要有正确的知识才可能把事情做好 。 比如鲧也想把水治好 , 但他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 就事得其反了 。 “大学”的作者对于“我”的要求是诚意、正心 , 这是对于个人的内在要求 , 而对于外部世界 , 要求做到有知 , 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格物 。那什么是“格物”呢?这里的“格”是分开、区隔的意思 , 格物指的为事物分门别类 。 (“格”本义为树枝长的意思 , 引申为“举”义 , 把物体放置在格子上也称“格” , 这里的“格物”指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不同的格子上 , 区分事物的意思) 。 把“格物”理解为研究事物也并无不妥 , 很多大家都是这样翻译的 , 但就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来说 , 光是研究事物的本身是不够的 , 还需要把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同和异列举出来 , 也就是为知识建立起分类的系统 , 人们才会对周遭的世界有更清楚、更直观的认识 。 比如我们把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 又把动植物又分为不同的大类 , 每种大类下又有不同的小类 , 这样一层层地分下去 , 就把生物界整理得清清楚楚了 。 这就象我们把每一种生物放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格子上 , 这就是“格物” 。我们在为事物分门别类(格物)的过程 , 不止是探究每种事物的禀性 , 还包括为事物定义和形成概念 , 以此基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 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学 , 也一样适用于社会学中 , 比如经济、政治 , 这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者要具备的知识 。 比如说我们要认识政府的组织 , 应该先去认识它之下的部门 , 每个部门管理的是什么内容 , 要负什么责任 。 治国者如果不清楚这些差别 , 怎么可能任用好人 , 治理好国家呢?“大学”和“中庸”一样 , 出自《礼记》 , 和《孔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 “中庸”从人性谈起 , 平易近人 。 “大学”则谈大人之学 , 即为政之学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新民 , 在止于至善” , 为政之道 , 是要让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新民 , 使民新之义) , 是要行更多的仁政(止于至善) 。 要做到“新民”和“至善” , 就要有好的方法 , 知“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 从最基本的做起 , 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 。 平天下先要做到治国 , 治国先要做到齐家 , 齐家先要做到修身 , 修身则并分两路 , 一路是正心诚意 , 一路是学习知识(致知) , 而学习知识从格物开始 。 修身一是修品德 , 一是修知识 , 两者缺一不可 。论语中 , 子游说:“子夏之门人小子 ,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 抑末也 。 本之则无 , 如之何?”子夏的学生知道酒扫应对进退 , 品德修得不错 , 但子游说这只是学到末 , 本没学到 , 这怎么可以呢?儒家之本 , 在于政治 , 在于学习如何治国 , 所以“大学”里的格物之学 , 指的社会人文之学 , 尤其是政治经济之学 。
推荐阅读
- 一起来护肤|省委书记娄勤俭视察南京大学姑苏校区: 推进四个融合、续写南大辉煌
- 生活里的创意|王教授被举报后华南理工大学又有事情了: 真相有待调查!
- 居委会大爷|我国武器研制最强国企2021校园招聘最认可的24所大学, 5所不是211
- 躺着看电影|“合并”后实力爆棚的的5所大学, 没考上很可惜, 下次把握住机会
- 大学教授否认性侵学生,真相是时候出来走两步了
- 哈佛大学被告了,案子与中国有关
- 养生知多少|交通类大学排名, 按照实力, 可分为四档, 适合不同的学生报考!
- 读职场|考研人气最高的5所大学, 第一所竟是师范大学, 网友: 意外!
- 这里是厦门|这5所大学合并学校众多, 中南大学实力大增, 吉大却不见起色?
- 子非鱼|大学生谈恋爱,是鼓励,仍是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