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推智障儿子下海:家庭负担重,怎成食子逻辑?

9月28日 , 在海南海口所发生的一起“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案件 , 触发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 。 初步的案情判定 , 其实从媒体的标签性报道中已经有基本的定性 , 就是被推下海的孩子自幼存在智力缺陷 , 给家庭带来很重的负担 , 所以他父亲便想通过制造“意外”死亡的方式骗取保险赔偿 。说实话 , 如果仅以媒体报道的因果来断案 , 可能“虎毒食子”的逻辑会迅速浮出水面 。 但是就“推子下海”的前前后后而言 , 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还是有过内心的挣扎 , 这些方面虽然媒体没有过多的披露 , 但是从9月中旬起杀心 , 伙同亲戚一起作案的事实来看 , 应该大概率是存在的 。很多时候 , 如果只是以道德尺度介入是非因果 , 我们只能看到“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案件中的“虎毒食子”一面 , 至于其中的“无奈和悲苦” , 人们基本上不太会去过多的关心 。 当然有人会说“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下手” , 根本配不上“我们的慈悲心” , 所以还是多谈论是非因果为好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 , 寻常的家庭要是摊上“缺陷孩子” , 基本上会将整个家庭带向灰暗 。 因为 , 这不仅涉及“缺陷孩子”的人生 , 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 虽然 , 媒体方面并没有过多强调“被推下海的孩子”的智障程度 。 但是 , 从孩子父亲的“食子”逻辑来看 , 应该并不乐观 。但是 , 即便如此 , “缺陷孩子”的生命也是自己的 , 任何人都无权伤害 。 毕竟 , 现行的生命秩序来讲 , 这是绝对存在的 。 要知道 , 就“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案件中 , 孩子的父亲其实也是懂这些道理的 , 但是他为何还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 , 这其实又进入“另外的序列” 。从某种程度上 , 任何家庭都不希望出现“缺陷孩子” ,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竞争体系中 , 缺陷不仅意味着竞争力的羸弱 , 还可能会面临社会性的排斥 。 虽然 , 在基本的公共关怀中 , 老强调不要歧视“缺陷群体” , 但是这也仅体现在道德层面 , 回到具体的“缺陷人生”里 , 确实意味着举步维艰 。平心而论 , 这确实算是不折不扣的人间悲剧 。 儿子缺陷 , 家庭受难这是过去的悲剧 , 而现在的悲剧是儿子入海 , 父亲入狱 , 至于当初所谓“美好的解脱” , 可能永远只停留在现实的盘算上 。 毕竟 , 在一定程度上 , 如果“美好的解脱”成功实现 , 整个家庭不仅摆脱掉“累赘” , 还同时得到“变现” 。虽然在当下的案情氛围中 , 提调这些琐碎显得不合时宜 。 可回到具体的真实的生活图景里 , 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所以 , 对于“虎毒不食子”的钦定 , 其实也是分层的 。 在媒体舆论的交织中 , 仅凭骗保“这一点” , 可能涉案的父亲就永远不会被原谅 。但是 , 回到真实的图景里 , 可能“身边人”最理解这位父亲 。 所以 , 才会有亲戚愿意陪着他一同前往海口作案 。 因为 , “身边人”考虑的是具体的感受 , 即便对孩子也会有所不忍之心 。 但是 , 主要的现实推动过程中 , 还是躲不过那句“长痛不如短痛” 。不得不承认 , “虎毒不食子”可能真的是未到伤心处 。 坦白讲 ,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讲 , 其实对孩子并没有太多宏愿 , 只要孩子健康喜乐 , 就已经很满足了 。 然而 , 当无可奈何的遭遇袭来时 , 其实选择也是很窄的 。 所以 , 出现“虎毒食子”的扭曲现实 , 基本上也是情非得已 。只可惜 , 情非得已只是道德感受 , 在法理的尺度上 , “推子入海”就是犯罪 , 就算再无奈也不能肆意结果孩子的性命 , 除非是孩子对自己形成生命危险的情况下 , 才能有所反击 。 所以 , 不管这位父亲有多大的苦衷 , 也只能自己承受 , 毕竟“法不容情” 。因此 , 在看待这起“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的案件上 , 就需要介入不同的视角 。 法理的视角肯定要有 , 但更多是惩治层面的落实 。 但是 , 回到外延的解构上 , 关于人性是非的掰扯 , 还是不能太过简单的一扫而过 。 毕竟 , 类似的悲剧已经发生过很多次 。另外 , 就“家庭负担重”的逻辑上 , 其实也反映出多数家庭的生子逻辑 。 要清楚 , 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把生命推向哲学高度 , 很多时候 , 他(她)们的愿望是极其朴素的 , 只要孩子能过好一生 , 貌似“养不养老”都无所谓 。 但与此同时 , 也最怕遭遇“缺陷孩子”的问题 , 因为真的承受不起 。毕竟 , 一个寻常家庭要是摊上“缺陷孩子” , 就意味着未来的生活中会受到严重的负累 。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 再就是“婚恋问题” 。 但这两个方面却又是大多数家庭最为看重的问题 。 所以 , 稍有认知上的不足 , 就容易滑向罪恶的深渊 。不得不说 , “食子逻辑”有时候就是简单的“得失逻辑” 。 尤其在市井的秩序中 , 孩子往往不只是孩子自己 , 而是代表家庭的希望 。 所以 , 当希望破灭时 , 就意味着家庭无望 。 这种时候 , 生命层面的爱往往就会消失掉 , 瞬间变成“生不不如死”的自洽逻辑 。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 优生优育最大的好处在于 , 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