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校剩餐打包回家,该是厉行节约新倡导

—— 小学生倒掉营养餐:厉行节约背景下 , “口味不好”不该是倒掉的理由 , 将校餐打包回家 , 该是“富裕文明”新倡导9月28日 , 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发布《关于“颍东区杨楼孜镇中心小学有学生将营养餐倒掉”一事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称:9月27日晚 , 有网络媒体报道了“颍东区杨楼孜镇中心小学有学生将营养餐倒掉”一事 。 对此 , 颍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 迅速成立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 (澎湃新闻9月28日)将学校剩餐打包回家,该是厉行节约新倡导
对于这次“学生将营养餐倒掉”事件 , 当地回应称 ,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 。 客观地说 , “众口难调”即使在国宴上也存在 , 而执行营养餐管理规定不够严格 , 当天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 , 这其实也是口味不随人愿的问题 。这更让人联想起发生在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湖南隆回县一小学“学生将牛奶倒入水沟里”事件 。 当地教育局的回应是 , “口味不好” , 也担心牛奶在开封后久置过期 , 饮用容易发生中毒等情况 , 所以才让学生将喝不完的牛奶倒掉 。 将学校剩餐打包回家,该是厉行节约新倡导
由此可以看出 , 这两起浪费事件的共同之处在于:“口味不好” 。 但这也让人想起了拍自扶贫地区央视纪录片的一幅画面:一个刚上小学的男孩 , 把妈妈留给他的午餐——一个干馍馍和一块老咸菜 , 每天都省下一小块再装在书包里带回家 , 虽然书包里已有些脏 , 但对于这位小男孩来说 , 那就是妈妈最好的晚饭 。因此 , 对于学生将牛奶倒入水沟里的“牛奶事件” , 和这起学生将营养餐倒掉的“面条事件”来说 , 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当然是很重要的诉求 , 但却不该是浪费的理由 。 将学校剩餐打包回家,该是厉行节约新倡导
因为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 冰箱里也常常会储存着一些口味或口感不那么完美的食品 。 而即使是快要过期的牛奶 , 也可以随手用来制成酸奶 , 或烙饼时活在面里 。 即使是不太好吃的面条 , 也完全可以打个包带回家 , 让父母和爷爷奶奶再加工一下食用 , 这本身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 “富裕文明”的展现方式之一 。 而将吃不完的或不爱吃的校餐打包回家 , 恰恰该是社会“富裕文明”的新理念 。对于富裕地区富裕家庭来说尚且需要特别注重珍惜粮 。 而相比之下 ,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 , 或刚刚实现脱贫的地方 , 因“口味不好”就倒掉早餐牛奶 , 因没有满足“个性化需求”就倒掉面条 , 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 将学校剩餐打包回家,该是厉行节约新倡导
因此 , 对于厨师来说 , 应尽最大努力提高饭菜质量 , 尽量实现品类营养多样化 。 而另一方面 , 对于公共食堂来说 , 在全民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下 , 也不应无边际地拔高饭菜口味标准 , 和在口味上提出不切实际的“高大上”目标 。其实 , 不管是富裕地区的学校 , 还是普通地方的学校 , 当然也包括社会企业、国家党政机关的食堂 , 只要是集体餐制 , 工作餐、学习餐的地方 , 营养配餐是必须要做到的 , 但是 , 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口味”就不宜当成为主要考量指标 , 因为那不是必须的必要的 , 而只是额外的“更上一层楼”和追求享受型的“锦上添花” 。因此 , 在厉行节约的社会大背景下 , 单位集体食堂的定位不能与市场化饭店的定位划上等号 , 一个是提供基本性保障的地方 , 另一个则市场化提供饕餮大餐、追求美食享受多维服务的地方 。 而如果能将这个两个完全不同的定位概念全然分清 , 并按需所选 , 也是社会餐饮新文化、新认识、新理念的题中之意 。在后疫情时代 , 人们应当非常清楚 , 全球农业经济遇到了巨大冲击 , 但由于中国自身多年来的战略积累 , 粮食安全不存在任何问题 。 而且 , 中国是最早走出疫情的国家 , 整个工农业都在有序、有效地进入复苏阶段 , 很多领域都出现了“由负转正”的“微笑曲线”和上扬态势 。 但是 , 在种这可喜的态势下 , 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 在浪费为耻节约为荣的中国文化底蕴之中 , 每一粒粮都不是多余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