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办成“技能培训”,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二 )

把“教育”办成“技能培训”,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那么 , 15—22岁的青少年 , 待在学校几年时间 , 到底是为了获得“教育”还是为了获得“培训”?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可悲的地方在于 , 我们很多学校把“教育”办成了“培训” , 孩子们在最应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阶段 , 我们却用将来大概率用不上的所谓技能培训把孩子们困住 , 让孩子们“眼中无光 , 心中无火” , 眼界之内只有那点儿技能 。 尤其是 , 我们在大办“职高教育”的国策下 , 近一半15岁的孩子就得接受这样的教育 。 且越来越多的三流本科和全部的高职院校都在集体走向“培训机构”的路上 。 这是当前的高等教育最让人痛心的地方 。怎么办好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 , 尤其是高等教育 , 恐怕我们也得参考世界名校的做法 , 毕竟以大学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在中国也就百年左右的历史 , 而在欧美 , 现代大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牛津大学最早的授课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1096年 。 所以 , 怎么把人培养得更好 , 西方大学无疑更有经验 。把“教育”办成“技能培训”,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西方名校都特别注重“通识教育“ , 比如哈佛大学 , 1943年就开始对“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问题”进行研究 , 1945年就出版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俗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 该书一出版 , 便迅速引起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和反响 , 被誉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圣经”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明确指出 , 通识教育应着重培养人“有效的思考、交流思想、作出恰当判断以及辨别价值”这四种能力 , 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领域 。2007年哈佛大学公布《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 将原来核心课程的7大领域改为通识教育计划的8大领域 , 并提出通识教育计划要实现以下4个目标:一是为学生的公民参与做好准备;二是培养学生对自身言行道德维度的理解;三是使学生能够以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应对社会变化;四是教育学生能够理解自身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传统的产物和参与者 。这表明 , 哈佛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 提高他们的分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帮助他们将课堂知识与离开哈佛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更好地面对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 从而适应各种变化 。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也无不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 这些名校为什么强调通识教育?因为他们通过几百年来对人的发展的观察 , 发现通识教育对人一辈子的发展是那么的重要 , 通识教育解决的 , 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对一个人真正的养成 。 这些名校的教育设计者们都知道 , 世界是变化的 , 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 , 更没有一成不变的职场 , 人必须适应世界的变化 , 什么东西能让一个人“面对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 从而适应各种变化”呢?只有通识教育下的“有效的思考、交流思想、作出恰当判断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学习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 , 对初中毕业生分流一半去上“职高” ,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 恐怕也是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结果 。 可是 , 时代变了啊 , 现在早已不是传统的工业时代 , 而中国也不是德国 。大道理就不讲了 , 我们就看看那些接受了多年职业教育的孩子 , 他们毕业之后到底普遍的干没干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 他们所学到的技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到底用到了没有?如果社会并没有为那些接受技能培训的孩子们准备好职位 , 他们毕业了之后还是要不停地变换工作类别 , 要用数年的时间去探寻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位置 , 要“面对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 从而适应各种变化” , 要去对这个社会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思想交流” , 并“作出恰当的判断以及辨别价值” , 那么 ,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对孩子们的人生更有利呢?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 , 别让“教育”变成“培训” , 别让“培训”变成“无用功” 。 教育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本号作者杨昇介绍:本文笔者杨昇 , 高校教师 , 喜好写作 。 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近400篇 , 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5篇 , 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2篇 。 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 , 更有高度 , 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 , 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 。 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 , 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 , 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 。近期杨昇老师主讲了大量中学生高考作文写作培训课程 , 课程全免费 , 关注微信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 , 进网店就可免费听学 。本公众号文章推荐:1. 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2. 父母和儿女 , 也是一段浅浅的缘分3. 孩子上高中只是为了考大学吗?考不上大学就没必要读高中吗?4. 结婚更多是为了找个伴共同对抗生活的难处5. 剩男剩女:寻爱的路上到底是运气太差还是自己太傻?6. 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那个深爱你的人7. 农村孩子啊 , 你知道现在城市孩子读书有多用功吗?8. 普通高中太少 , 让更多的孩子上职高 , 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 , 适合商业社会吗?9. 执念有多深 , 生活就有多坑10.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