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二 )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斯兰姆”导弹的外观动力装置导弹的动力装置由火箭发动机和保险/解保开关组成。发动机采用洛克希德公司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总长2.44米,直径440毫米,质量约680千克,使用端竣基聚丁二烯推进剂,采用端面燃烧方式。该发动机设计较为复杂,这也是其试验一再推迟的原因。它的内部燃料由加速药柱和巡航药柱两部分组成,装在同一燃烧室内,但分别用橡胶包覆,中间由隔热板隔开,并由各自的点火器点火,燃烧时间均为17秒。加速药柱燃尽到巡航药柱点燃之间的时间间隔可根据预先设计在1.5~80秒之间人为调整。制导系统导弹的制导系统由弹载计算机、惯性平台、电子设备、雷达高度表和电源组成。导弹的大部分任务计算由载机上的主计算机完成,可最大限度地简化弹载计算机。发射前,弹上计算机根据载机计算机传来的数据,控制惯性平台与载机惯性导航系统的对准。惯性平台内装有两个二自由度陀螺,一个双轴加速度计和一个单轴加速度计。雷达高度表为AN/DPN-83A脉冲型雷达高度表。在不用弹道模式,而选择地表飞行模式时,主要是雷达高度表发挥作用。控制分系统包括3个弹簧约束型单自由度速率陀螺、飞行控制电子设备和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根据传来的操纵指令,控制导弹的姿态并保持导弹稳定飞行。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在厂房内进行装配的“斯兰姆”导弹导弹弹头导弹弹头主要由战斗部和引信两部分组成。战斗部为威力可达到21.7万吨TNT当量的W69型核装置,是一种采用钚弹为初级的热核装置。弹头引信采用空爆雷达和触地压电两种引信并联方式,由计算机控制弹头在预定离地高度爆炸,主引信系统一旦失灵,就由头锥内的触发引信引爆。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正在出库的“斯兰姆”导弹AGM-69型空射弹道导弹虽然诞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但代表了冷战时期美国导弹和核武器技术的最高水平,有些方面即使在今天仍值得稱道。动力复杂,储存时间较长导弹发动机的加速药柱段加速性较好,可在数秒钟内使导弹速度达到最高的3.5马赫,然后经过一定的滑翔后,再点燃巡航药柱段维持导弹在大部分剩余时间里以较高速度继续飞行。两个药柱段工作间的无动力间隔时间,用于调整不同投放高度造成的滑翔时间差异,和不同攻击距离的飞行时间差异。通过这种动力设计,使导弹可以以较高的飞行速度,达到低空沿地表飞行模式的80千米的最大射程,在高空的半弹道飞行模式的最大射程为220千米。这在今天来看并不优异,但该导弹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近程空地导弹”,在当时应对S-75(SA-2)这样的防空系统绰绰有余。在日常储存中,导弹发动机用干燥氮气密封增压防止受潮,这使其从原设计存放期为5年实际提高到了7.5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空军将所有AGM-69A导弹用锡奥科尔化学公司的端轻基聚丁二烯推进剂发动机改装,存放期延长到10年以上,大幅减少了维护成本。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制导复杂,综合隐身性好导弹制导系统的主导航系统为KT-76惯性测量单元,这种系统与大多数常规空地导弹相比是出了名的不精确。该导弹的圆概率误差(CEP)为430米,这对于打击部署直径只有20~300米的“萨姆”导弹阵地而言似乎太大了。但由于其弹头是21.7万吨TNT当量的核装置,因此在这种“牛刀杀鸡”的打击方式下精度就无所谓了。其次,这种惯性导航方式的工作是完全被动的,没有可探测的辐射信号,因此其基本上是不可被干扰和欺骗的。但是如果采用沿地表的巡航飞行模式,其就要使用斯图尔特-华纳雷达测高仪,其实质是一个对地探测的雷达,利用地表反射信号感知导弹高度,这种方式就可能遭受干扰。不过,除非导弹飞越陡峭复杂的垂直地形(如山脉),否则这对导弹的精度影响不大。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美国空军FB-111战斗轰炸机挂载“斯兰姆”导弹由于主要用于打击防空系统,因此该导弹在隐身方面下足了功夫,这些技术至今仍保持先进性,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隐身导弹。导弹几乎整个弹身由不锈钢制成,但外表涂有6.3~9.5毫米厚的硅酮隔热材料,以减小超低空飞行时的气动热效应和雷达反射截面,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2平方米。而突出的弹翼组件则使用了酚醛材料,这些材料都可以较好地吸附电磁波。再加上导弹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小的电磁信号辐射,大幅降低了被雷达探测和跟踪的可能。 弹道导弹|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
文章图片
全球最早的空射弹道导弹「第一款隐身导弹 」在机场上准备挂载的“斯兰姆”导弹速度较快,攻击弹道多样虽然“斯兰姆”的最高速度只有3.5马赫,与当今流行的高超声速导弹相比似乎慢了很多,但较优的两级药柱的动力设计使其几乎可以全程保持这样的高速飞行,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了不起的。根据飞行程序,它可以这一高速在高空飞行160~220千米,低空飞行56~80千米。这使得轰炸机在冷战时期,就能够从几乎所有防空系统的有效射程之外发起攻击,令敌几乎没有时间做出反应,即使他们能及时对其开火(不考虑SRAM具有隐身能力),也很难击中如此高速的目标。为了实现高效突防和保证载机投放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工程设计人员为其设计了多样的飞行弹道,使得“斯兰姆”常常被误认为是巡航导弹,其标准飞行轨迹实际与其前身“天空闪电”一样是弹道式的。发射后,导弹可以按照陡峭的弧形接近目标,从高处直接坠落打击目标。不过,也可以为提高低空突防能力,在接近目标前压低弹道,利用雷达高度表和尾部弹翼作用,沿地表按照编程巡航飞行。最为奇特的是其可以通过编程,在发射后不久执行一个非常尖锐的转弯,甚至是180°的“U形转弯”,这使得轰炸机可以攻击后向的目标。这让载机可以在撤退中攻击任何方向的目标,而不改变航线,具有许多战术优势。威力较大,爆炸当量可调“斯兰姆”导弹使用的弹头是W69,这是一种当量可调的核弹头。发射导弹的机组人员可以在任务期间和发射前对W69进行远程编程,当量最低设定为1.7万吨,最高达21.7万吨。W69本质上是一种氢弹,其高当量是通过裂变爆炸对氢核的爆轰而产生核聚变来实现的。而低当量的设定则可以通过破坏产生核聚变的机制,只完成初级的裂变来实现。因此这类装置经常被称为“裂变-聚变”弹头。这种可调当量的设计使其应用范围更广,不但可以用较小当量打击防空导弹阵地,还可以用较大当量打击城市和港口、机场及重兵集结地等战略目标。这就是“斯兰姆”导弹可以在冷战中众多核武器纷纷退役的情况下坚持服役20年,并成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主要核武器的秘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