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人的故事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为什么是他?( 三 )


和大多数人经历的考试相似 , 这场赌上无数心血、努力的考试也伴随着紧张、不安 。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 , 郎朗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 , 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 。
那一年是1991年 , 郎朗还不到10岁 。 他说 , 那时自己看到父亲笑了 , 这也是他记忆中 , 搬到北京后 , 父亲第一次笑 。
但对于父亲来说 , 北京不是终点 。
1994年 , 郎朗自费参加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 , 获得了甲组的冠军、杰出艺术成就奖 。 1995年 , 他以公派的身份参加在日本仙台举办的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 , 获得金奖 。
1997年 , 郎朗进入美国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 , 师从加里·格拉夫曼 。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 郎朗被媒体评为“古典音乐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 , 多次参与柏林、维也纳爱乐乐团、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出 。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 , 他一直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惊艳的钢琴表演 ,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以及多届的格莱美颁奖典礼 。
|这个中国人的故事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为什么是他?
本文插图

郎朗和父亲在美国同台演出 。 纪录片 Do or Die 截图
2003年 , 在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 , 郎朗和父亲同台演出 。 他弹钢琴 , 父亲拉二胡 。 在一部纪录片中 , 郎朗这样形容父子关系——
“因为我父亲基本上把他的生命都投注在我的职业生涯上了 , 而他同样也被训练成为一名音乐家 。 在我实现梦想的同时 , 他也实现了他的梦想 。 我觉得那是我们人生一个很美妙的时刻 。 ”
而这部关于郎朗成长的纪录片片名叫Do or Die , 中文名翻译过来是“不成功毋宁死”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