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怪维牙康|一生从未出手?刘备曾把他当做诸葛亮!,此人在三国乱世深藏不露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提到诸葛 , 世人自然而然就想起“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 , 甚至连被孙权誉为“神交”的诸葛瑾也只剩下诸葛亮亲哥这一身份 , 而诸葛均是何许人也 , 就不得而知 。 毕竟诸葛瑾诸葛亮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 作为同一家庭长大的三兄弟 , 诸葛均一直被两个哥哥的光彩遮盖 , 其实诸葛均也是一个不凡的人 , 只是历史对他淡薄掉了 。
历史上 , 诸葛均鲜有文字记载 , 甚至连最起码的字(诸葛瑾 , 字子瑜;诸葛亮 , 字孔明)都未记载在册 , 其简介也是寥寥数语 , 且绝大部分还是记录未成年时的经历 , 成年后的履历就只有三句 , 即诸葛亮出仕刘备后 , 诸葛均仍留在隆中种田度日;后兄长诸葛亮引荐刘备 , 216年出任长水校尉官职;蜀汉灭亡后与宗预被迁徙至洛阳 , 在途中病故 。
搞怪维牙康|一生从未出手?刘备曾把他当做诸葛亮!,此人在三国乱世深藏不露
文章图片
诸葛均的不凡 , 在《三国演义》写得很隐晦 , 不经意间就从字里行间中流逝掉 , 一不小心就将比肩孔明 , 技压子瑜的诸葛均直接忽视掉 。
原著有三处细节侧面体现出诸葛均的非凡 。
第一处是第三十七回刘玄德三顾草庐时第二次到隆中茅庐:到庄前下马 , 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 。 ”进门后方知堂上读书非诸葛亮而是其弟诸葛均 。 刘备口中的先生与草庐童子嘴里的先生虽截然不同 , 但有点是相同 , 即诸葛亮诸葛均在草庐里 , 甚至在隆中都被人称之为先生 。 先生 , 在古汉语里 , 就不像现代语境 , 只是对男士的称呼 。 先生 , 表示恭敬的称呼 , 是尊称 , 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稍有不同的外延 , 但基本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 。 古代 , 先生通常是指年长有学问的人 。 刘备三顾茅庐时 , 诸葛均才十八岁 , 舞象之年 , 还未弱冠 。 为此 , 诸葛均在隆中一带同诸葛亮一样都是有学问 。
搞怪维牙康|一生从未出手?刘备曾把他当做诸葛亮!,此人在三国乱世深藏不露
文章图片
第二处也是在同一回刘备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 , 日看兵书 , 可得闻乎?”均曰:“不知 。 ”“不知”两个字 , 简短而又精辟的回答 , 给刘备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诸葛均一词双关 , 模棱两可 。 诸葛亮诸葛均两兄弟打小相依为命 , 形影不离 , 知根知底 , 知孔明者 , 理应诸葛均 。 然而当刘备问诸葛亮的才能谋略时 , 诸葛均竟以“不知”两字来回答 , 真是出人意外:认同诸葛亮的才能谋略出类拔萃 , 当世无人可比 , 需要刘备自己去挖掘;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比诸葛亮还高还有水平 , 内心不服气 , 还十分羡慕自家兄长年长八岁 , 出名早 , 美名传遍荆州 。
搞怪维牙康|一生从未出手?刘备曾把他当做诸葛亮!,此人在三国乱世深藏不露
文章图片
第三处是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中刘备第三次到孔明茅庐:离草庐半里之外 , 玄德便下马步行 , 正遇诸葛均 。 玄德忙施礼 , 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 。 将军今日可与相见 。 ”言罢 , 飘然自去 。 飘然虽有五种解释:轻捷貌、飘泊貌、高远貌或超脱貌、轻松闲适貌和飘残貌 , 但用在该处 , 高远貌或超脱貌是最恰当的解释 。 诸葛均毫无拖泥带水回答完刘备的询问后就飘然自去的情景与明代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 , 因事蝉脱 , 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 , 皆值祸难飘然 , 有以自立 。 ”可谓是异曲同工 。 飘然一词 , 暗喻诸葛均一身集季礼让国的胸襟、蘧瑗知非的勇气、晏子春秋的智慧、乐毅伐齐的仁义 。 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 , 徒有宣传自己 , 吹嘘自己的嫌疑 。 特别在讲究谦虚谨慎的古代 , 这可是读书人的禁忌 。 有才之人 , 有识之士理应像诸葛均这样 , 谦虚且谨慎 , 含蓄且委婉 。
【搞怪维牙康|一生从未出手?刘备曾把他当做诸葛亮!,此人在三国乱世深藏不露】诸葛均 , 虽籍籍无名 , 却以不为人知的才识和与众不同的方式生活在动荡乱世的东汉三国 , 活得潇洒 , 活得精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