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未来银行之路:交行行长刘珺谈“金融科技”的重塑力


CFIC导读
◆9月23日 ,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上作了题为《科技之于金融 , 不仅是赋能 , 更是重塑》的演讲 。
9月23日 ,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上作了题为《科技之于金融 , 不仅是赋能 , 更是重塑》的演讲 。
刘行长的演讲干货满满 , 小编再为大家划个重点 。
什么是“金融科技”?
论及金融科技 , 常规思路是科技嫁接于金融之上 , 金融为主 , 科技为辅 , 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 。 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不一样 , 不仅是范式变化(paradigm shift)和结构变化、不仅是划时代变化(epoch-making) , 而且是一种新范式(a new paradigm)、一个新时代(a new era)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核是智慧生产 , 是一切皆互联 , 而与之对应的金融更是网络化、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先行者 。 金融与科技已无分野 , 二者“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且行且一体化” , 共同应对时代变化并给出一致的答案:那就是金融科技 。
如何定义金融科技的变与不变?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 , 对金融的作用尤其明显 。 至少两条脉络能够观察到金融科技的渐进质变过程 , 首先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 并且效率和功能的提升是革命性的;其次是互联网科技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不断冲击并重塑金融的中介职能与定位 , 甚至重构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 。 今时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 , 无论内因还是外因 , 无论质还是量 。
科技至上的论断有道理吗?
在金融科技领域 , 智能投顾、量化投资、大数据和云储存、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 金融的科技含量非线性增长 , 已然模糊了金融与科技的分界线 。 金融科技一定意义上应该是科技金融了 , 科技似乎包办一切了 。 但其实 , 科技的瑕疵和技术的缺陷始终存在 , 不仅很多 , 而且多为新问题 , 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网络病毒、数据质量、信息降噪等 , 还不包括未知的不可预见的风险 。 科技至上主义不可取 。 科技取金融而代之并非符合逻辑的选项 , 二者的有机融合才是大方向 。
人定胜“机”的信念能否消除恐惧与焦虑?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已突破人的一切大胆假设 , 如AlphaGo的出现就显示了机器迭代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 虑及此 , 金融科技对既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必然更大 , 金融服务的移动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 , 货币的数字化 , 投资的智能化 , 融资的“比特币化”等 , 既重塑金融的基础架构和逻辑框架 , 而且重新定义金融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 , 进而使金融与经济的交汇、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人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 其中人与机器如何相处并实现双赢是避不开的命题 , 人的至高地位和人对机器的有效驾驭切不可想当然 。
科技之于金融 , 将不仅是赋能 , 更是重塑 。
重塑经营模式
首先 , 金融科技驱动下的经营模式将具有平台化、非网点、轻资产和重数据等特征 , 能够带来更高的金融效率、更低的金融风险 。 这要求银行由传统的封闭式内生过程转换为更开放、主动的市场化过程 , 通过更加专业高效的运作机制和对客户、市场更深更细的了解 , 以极致客户体验为中心 , 以线上线下融合为设计原则 , 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链路 , 实现业务流程数据化、线上化 。
其次 , 随着线上场景的完善和外部环境的整体数字化转型 , 将会在各行业中不断孕育出新的细分领域 , 促使银行在更多领域上参与并竞争 , 提供的服务也需从通用类金融服务转变为更为专业的垂直化、个性化金融服务 。 这要求银行打通内部各业务板块 , 将原本独立的线上场景不断融合 , 形成一个个垂直化的专业平台 , 在更大范围里推进线上场景平台化的发展 , 提高竞争力 。 伴随着更加开放化和市场化竞争 , 这些垂直领域的专业平台也势将进一步的融合和壮大 , 并逐渐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金融生态 , 吸引第三方加入或者融入第三方 , 使银行金融服务的触角和能力以数据为载体 , 以科技手段为支撑 , 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完成生态重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