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二 )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 。 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 。 合家上下喜气洋洋 。 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 。 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 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 。 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 。 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 。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文章图片

王安石改诗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 王安石当宰相后 , 决心改革 , 推行新法 , 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 , 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 他在京城闭居无聊 , 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 第二年春天 , 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 , 又乘船西上回金陵 , 路过于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 , 船靠码头 , 不再走了 。 他站在船头上 , 极目西望 , 但见青山隐隐 , 江水滔滔 , 春风绿野 , 皓月当空 , 触景生情 , 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 。 他走进船舶 , 拿出纸笔 , 略一思索 , 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到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后来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 , 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很多次都进行过修改 , 特别是为人称道的'绿'字 , 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五次 。 当时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 , 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 , 缺乏诗意 , 想了一会 , 就提笔把"到"字圈去 , 改为"过"字 。 后来细想一下 , 又觉得"过"字不妥 。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 , 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 , 仍嫌不足 。 于是又圈去"过"字 , 改为"入'字、"满"字 。
这样改了十多次 , 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 他反复琢磨只觉有些疲倦 , 就走出船舱 , 观赏风景 。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 , 眺望江南 , 春风拂过 , 青草摇舞 , 麦浪起伏 , 更显得生机勃勃 , 景色如画 。 他觉得精神一爽 , 忽见春草碧绿 , 入眼的绿卷走了他所有的疲倦 , 不由的想到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 王安石好不高兴 , 连忙奔进船舱 , 另外取出一张纸 , 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 , 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 此后这首诗流传至今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作 。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文章图片

王安石变法
庆历二年(1042年) , 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 , 四处为官的经历让满腹理论知识和书本的王安石又丰富了许多经验和亲身经历 , 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 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 , 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 所以在后来的官途中 , 他凭借着自己很好的政绩和优秀的才华逐步上升 , 官至宰相 。
王安石在有年少时候跟随父亲四处宦游的经历后 , 自小思想就成熟了不少 。 再后来自己做官的经历 , 就产生了改革变法的想法 。 但是要知道打破常规旧制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 所以王安石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打击 。
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 , 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 , 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 。 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 , 不求改革 , 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 , 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 , 大声疾呼:"以古准今 , 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 , 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 , 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 , 汉亡于黄巾 , 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 , 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 。
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 , 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 熙宁初 , 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 , 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 , 深得宋神宗赏识 。 这只是开始 , 后来王安石还罢了一次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