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文章图片

能够两次成为宰相的人 , 在历史上当数王安石了 , 不愧是被梁启超评为"几千年来中国最完美的人"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 字介甫 , 号半山 ,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庆历二年 , 王安石进士及第 。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 政绩显著 。 熙宁二年 , 任参知政事 , 次年拜相 , 主持变法 。 因守旧派反对 , 熙宁七年罢相 。 元祐元年 , 保守派得势 , 新法皆废 , 郁然病逝于钟山 , 追赠太傅 。 绍圣元年 , 获谥"文" , 故世称王文公 。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 , 著书立说 , 创"荆公新学" , 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文章图片

神童王安石
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在抚州临川 ,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人 , 所以人们常常以其地名称呼王安石 , 称为临川先生 。 王安石小时候 , 住在临川城内的盐埠岭 , 离他家街口不远处有一家面馆 。 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 , 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 , 久而久之 , 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 。
有一天 , 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 。 进门后 , 拣了个座位坐下 , 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 , 故意不给他端面 。
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 , 你的那碗面做好了 , 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 。 "
王安石来到厨房 , 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 , 面汤快要溢流碗外 。
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 , 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 , 味道格外好 , 肉也特别多 , 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 , 不泼了一滴汤 , 算你白吃 , 不要钱 。 "
王安石问:"此话当真?"
大师傅说:"这是自然 , 一个面馆还请不起一碗面吗?"
王安石听完后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 , 把面条挑了起来 , 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 。 就这样 , 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 , 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 , 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 , 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
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文章图片

?巧对联喜提佳人
在王安石20岁时 , 已是饱学之士 。 庆历二年 , 王安石赴京赶考 。 带着一个书童赶往东京汴梁 。 到了江宁的马家镇 。 只见人来人往 , 热闹非凡 。 打听到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 , 听闻马家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不由得想会会这位佳人 。
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 。 看到了街道不同往日的热闹只剩下清冷 , 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 。 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 。 一个有字 , 一个仍是空白 。 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 。 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采站立门旁 , 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 。 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 。
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 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 。 马家小姐虽也是心中焦虑毕竟是大家闺秀言行有矩 。 接过对句展开一看 但见上书: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 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 。 心中一惊 , 便叫来了丫环说终于寻得此人 。
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 。 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 。 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 。 小姐在内隔帘观看 。 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梢 。 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 。 两情相悦终身立定 。 马老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 。 有此贤婿 , 自然不会放过 。 王安石只好着书童回家报讯 , 让父母前来下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