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我国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

【意见|我国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中小学校压力大、负担重似乎是常态 。
学生考试分数不好、中高考升学率下降 , 最先影响的 , 就是学校或相关教师的评价 。 其他诸如教师升迁、经费使用、绩效工资等等自主权不够 , 日常活动烦琐繁重等 , 一项一项 , 把中小学校压得喘不过气 。
24日 , 教育部召开发布会 , 通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针对中小学校长期以来反映的负担重、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逐条解决 , 给中小学校松绑减压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 , 《意见》重点提出了四项重大举措: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 。
含金量最高的是教学、人事、经费放权学校
激发办学活力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呼吁的问题 。 谈到《意见》出台的原因 , 吕玉刚说:基础教育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 。 当前 , 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 , 正在向‘上好学’迈进 。 去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 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 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 亟待创新体制机制 , 进一步释放与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
政策出台前 , 教育部曾面向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书面调研 , 深入东中西部10个省份开展实地调研 , 广泛听取各地中小学校长、教师、有关专家和市(县)教育部门的意见 。 吕玉刚表示 , 基层反映最突出的 , 就是教育教学、人事分配、经费使用、条件保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
政策可以对症下药 , 权力可以缺哪里就补哪里 , 但是 , 会不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吕玉刚认为 , 《意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 , 坚持简政放权 , 有效避免了这一点 。 努力做到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得住 。 吕玉刚说 。
《意见》中提到三个权要放:教育教学的自主权、扩大学校的人事工作自主权 , 还有经费使用自主权 , 应该说这三个权是学校最为关心的 。 目前提出这个政策举措 , 含金量也是比较高的 , 做到应放尽放 。 吕玉刚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千差万别 , 管理水平不一 , 校长能力也有强有弱 , 所以在这次放权当中 , 《意见》特别提出了要精准、定向赋权 , 特别是对一些带有改革性、探索性的 , 优先放给那些办学水平比较高、学校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校长的专业精神也比较高的这样一些学校 , 让他们先去探索 , 鼓励他们大胆去闯、去试 , 去积累经验 , 等形成了好的一套做法之后 , 我们再进一步把它提升到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中 。 放这个权 , 这叫精准、定向赋权 。
对于中小学校来说 , 以后地方政府要管哪些方面?《意见》指出 , 管宏观 。 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做到应放尽放 , 又注重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精简活动 给学校卸下重担
教学、人事、经费上的放权 , 无疑给中小学校全面卸下重担 。 在卸担子的过程中 , 《意见》通过几项举措一一给予化解 。
第一项举措 , 就是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 这是此前被提出的管得过多的地方 。 首先是保障教育教学自主权 。 这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在学校层面 , 提出鼓励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 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地位 。 在教师层面 ,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 吕玉刚说 。
同时 , 提出要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 , 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 。
其次是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谈到应放尽放 。 他解释道:比如扩大副校长聘任的参与权和选择权 , 提出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扩大中层管理人员聘任自主权 , 提出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 , 学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 , 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扩大教师招聘的参与权 ,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由学校提出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 , 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扩大职称评聘自主权 , 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评聘 , 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 。
坚决避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在发布会上 , 谈到落实《意见》精神 ,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刘强坦言:从实践当中来看 , 最难的是评价体系 , 对学校、对校长、对地方政府履职的一个科学评价体系问题 。
《意见》强调 , 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 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 , 坚决避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
对于这个难点如何化解 , 吕玉刚表示 , 首先是强化评价导向作用 。 提出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 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 更加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 , 并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