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明代宦官有多大权力?言官体制受其影响
文章图片
剧照: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 , 攻伐魏国 。 出征前他曾经给后主刘禅写过一篇表文 , 告诉刘禅应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 , 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 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诚宜开张圣听 , 以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之气 。 "
从这句话看 , 诸葛亮的意思是只要刘禅能够"开张圣听" , 就能"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气" 。 在古代中国 , 负责向皇帝进言、提意见建议的是这么一群人--言官 。 他们不负责具体事务 , 就是单纯的上谏 。
而皇帝们也很少有杀言官的 , 因为杀了言官不仅昏君没跑 , 还得背上个暴君的骂名 。 关龙逄因劝谏夏桀被杀 , 比干因为多次劝谏商纣王被剖心 。 这些有名的暴君才会做的事 , 一般皇帝自然不愿背上这样的骂名 。
因此历朝历代 , 皇帝很少有因谏言不顺意而杀言官的 , 就算真的把皇帝得罪了 , 也要从言官的职位上换掉再杀 。
而言官这个群体 , 在明代当属最盛 。 然而因为明代宦官当权 , 辉煌的言官体系最终屈居并服从于宦官之下 。
文章图片
明朝文官进言
明代言官及其机构
言官 , 又称谏官、垣官 。 职在讽议左右 , 以匡人君 , 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 , 审核诏令章奏 。 在明代 ,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都察院御史一职 , 御史就担负着谏言之责 。 除了都察院的御史 , 也有一些人拥有谏言之权 , 那就是六科给事中 。
1、都察院
都察院负监察、谏言之责 , 是明清两代的官署 , 两朝都察院的职责都是一样的 。 究其实质 , 都察院是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 。 其最高长官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右都御史 。
鼎鼎大名的杨涟 , 向皇帝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 , 身任的官职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 。 两都御史之下 , 就是副都御使、佥都御史 。 除这套中央班子外 , 地方也设有御史 , 是中央分派到各地的 。
明朝当时有十三道(省) , 于是又设监察御史 , 负责地方官员的考察、举劾 。 都察院御史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 。
文章图片
都察院
2、六科给事中
六科给事中官职名给事中 , 由于分管六科 , 所以称六科给事中 。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 这里的"六科"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六部 。 《明史》中明确记载了六科的内容与给事中的职责范围:
"六科 ,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 凡制敕宣行 , 大事覆奏 , 小事署而颁之;有失 , 封还执奏 。 凡内外所上章疏下 , 分类抄出 , 参署付部 , 驳正其违误 。 "
给事中的长官称为"都给事中" , 下有左给事中、右给事中 , 再下就是广大的"给事中"群体了 。 明代的给事中不属于其它部门管辖 , 而是自成一派 , 是一个独立于明代官僚体系之外的机构 。
文章图片
明朝权利分制图
宦官专权对言官体系的影响
明代宦官专权人尽皆知 , 但放眼中国几千年历史 , 历朝历代在宦官这一行业里 , 都不缺乏优秀代表 。 秦代的赵高 , 汉代的十常侍、唐代的李辅国、元朝的朴不花、宋代的童贯、明代的魏忠贤、清代的苏培盛等等 , 都是当朝的宦官代表 。 论数量 , 汉代重宦疏戚 , 数量可观 。
论权力 , 唐代的太监可以废立皇帝 , 权倾天下 。 但一说太监、宦官 , 我们却总是觉得明代最出名 , 这就不得不谈到明代的政治体系 。
1、宦官的特点与崛起
宦官与旁人的不同 , 可不仅仅只是那"温柔一刀" 。 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会信任宦官?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被宦官蛊惑?
推荐阅读
- 崇祯|袁崇焕一生对明朝造成多大“破坏”?说出来你别不信
- 宦官|颖川陈氏与东汉党锢之祸
- 宦官|为什么说宦官阶层专权侵害了"党人"的利益?
- 宦官|太监把持朝政8年, 废2王1妃4宰相, 他曾说: 别让皇帝闲着!
- 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夺帝后,为何只当了7年皇帝就死了!
- 霍去病|霍去病17岁被封“票姚校尉”,放今天多大官?汉武帝是把他当宝了
- 宦官|他的一生就是唐王朝的写照 当太子25年仅当3个月皇帝就成了太上皇
- 皇帝|明代皇帝多早亡探析:值得现代人反思的长寿尝试-日航行舟记
- 嘉靖|明代文官掌兵权该谢谁?嘉靖:别看海瑞骂得凶,没我大明早完了
- 夷陵|谈谈三国的夷陵之战,这一战对蜀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