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留学|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世界(二)( 二 )


这样的“预约文化”并非只在校园中出现 。从办理银行卡到领取驾驶证和就医 , 都需要提前预约 , 需等待几天甚至两三周 。“预约”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上完善了双方的交流体验 , 弊端在于耗费较多的等待时间 。因此 , 留学生需要熟悉并适应这种交流模式 , 并且需为此预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 。
在社交领域 , 另一个让很多留学生有切身感受的是“礼貌性问候” 。我和身边的朋友几乎每次去超市或者商铺 , 在付款时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寒暄:“今天的天气真好 , 不是吗?”“你今天/最近过得怎么样?”“希望你心情愉快 。”因为和国内的交流方式有差异 , 我在初次接触这类问候时颇为不适应 , 因而多选择用一两个单词进行简单回应 。
但有一次 , 在我碰到类似问题时 , 因为当时压力较大 , 并没有简单地回复对方“好”或“不好” , 而是如实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焦虑 。对方听完我的倾诉以后 , 表现出同情之余还有一点惊讶 , 他说:“看来你最近的生活不是很如意 , 但是很抱歉 , 我没有时间再听了 。”
后来和当地朋友交流起此事 , 我才意识到这类“亲切式寒暄”属于加拿大人日常交流、特别是陌生人之间交流的一部分 , 属于社交中的基本礼仪 。因此 , 如果把每次寒暄都认真看待 , 往往并不会达到很有意义的交流 。当然 , 凡事皆有例外 , 如果对方确实表示愿意倾听 , 也可以说出烦恼以回馈对方的善意 。因此 , 在遇到类似问候时可以根据实际场合随机应变 。
在校园生活中 , 留学生还需适应社交模式的转变 。尽管很多学生会选择同一个专业 , 但是因为加拿大大学中选修课的比例高等原因 , 造成了学生一起交流的机会不多 。
中国留学生多数习惯有一个稳定社交、可以每天都见面的群体 , 在陡然面对个体化社交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这种不适应 , 再加上留学生原本就存在的语言差异、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 , 容易导致情绪陷入低落 , 进而影响学业和生活 。对此 ,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学校中多结识几位可以互相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 , 同时考虑到文化氛围的不同 , 也可以先在华人圈中拓展人脉 , 向前辈询问经验 , 把社交压力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