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定远舰33厘米铁甲出水,印证北洋水师战败真因,炮弹不足是误传( 二 )
当然 , 国产炮弹的质量差 , 仅仅是北洋水师战败的表象因素 。 定远舰水下考古出水的33厘米铁甲最终印证了甲午海战失利的真因 。
2020年9月17日 , 在黄海海战过去126年之后 , 定远舰最具代表性的厚度33厘米的钢面铁甲被考古队打捞上岸 。 钢面铁甲又叫康邦复合装甲 , 属于舰艇所用的一种新式装甲 , 最早由英国发明 。
通过加装新式重甲来增加舰艇防御能力 , 是当时流行的“无敌战术”(当时还没有舰艇炮弹能够击穿这种装甲) 。 1881年 , 清朝向德国订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时 , 由于英国拒绝向德国出口复合装甲 , 急于打开清朝军火市场的德国通过自行研制 , 生产出了钢面铁甲 , 并毫无保留的率先应用到了定远舰上 , 加上全通式装甲板的运用 , 定远舰被誉为“世界第一铁甲舰” 。
但北洋水师成军后 , 清朝认为“用之自守尚有余” , 所以停止了海军装备的更新 , 也未添置新舰 。
就在北洋水师止步不前的同时 , 世界海战战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 航速高、射速快的新式舰艇战术迅速取代了厚装甲慢航速战术 。
与北洋水师近乎同时起步的日本联合舰队 , 为了应对定远、镇远的厚重装甲 , 大量列装“快船” , 如从英国订购的吉野号航速最高可达22节 , 远高于北洋水师的15节 , 在火炮射速上也达到了每分钟4-8发的射速 。
所以 ,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的装甲防护薄弱 , 但却利用了自身穿插速度快的优势 , 弥补了装甲厚度不足 。 袁世凯在一封奏折中谈及甲午海战时也曾无奈地提到“以我笨滞之师船 , 御彼灵巧之舰队” 。
李鸿章也悲哀的说道:“日本蕞尔小国 , 而能岁增铁舰 , 所制专与华局比较 , 我舰行15海里 , 彼则行16海里 。 定远、镇远大炮口径 30.5厘米 , 彼“松岛”等舰则配34 厘米大炮并快放炮 , 处处胜我一筹” 。
更严重的问题是 , 清朝根本不具备短期内修复定远、镇远这种铁甲舰的能力 , 也无法仿制厚度达33厘米的防护钢甲 , 所以 , 即使定远、镇远没有在黄海海战中丧失战力 , 却也因落后的军事工业而无法让其重新发挥效用 , 最终“憋死”在了自家港口中 。
可见 , 北洋水师战败的真正原因 , 是清朝以落后的政权体制强行驱动一支原本应该属于世界工业革命结晶的海军舰船 , 建立在原始农业和简单手工业之上的国家体制无法为军事工业提供最基本的装备、技术保障 , 其最终失败也成为必然 。
推荐阅读
- 宁姐聊历史|小兵操作失误打偏一发炮弹,却扭转战局,炮兵几乎全部阵亡
- 炮弹|法卡山战役,中越双方争夺了4年,如今法卡山是属于谁的领土?
- 日军|山东5代人住日军炮楼58年,墙壁厚72厘米,从弹孔通暖气花了20年
- 炮弹|因无炮可用留在后方休整,无意中发现日寇重炮,成为头号火力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