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
新华社南昌9月21日电(采访人员胡锦武、赖星、冯松龄)赣南大地春去秋来,绿意盎然依旧 。
文章图片
↑游客在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观光游玩(7月19日摄) 。从前这里是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 。目前除了恢复植被,当地还搭建了观景平台,修复区成为了周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新华社采访人员彭昭之摄
登上江西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一处观景台,放眼望去,湖泊清澈,连绵起伏的青山尽收眼底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稀土矿区 。
寻乌县稀土资源富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3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当地遗留下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 。
稀土开采最高峰之时,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等开采手段轮番上阵 。“井要打到十几米深,才能喝到干净水,买菜要到2公里远的隔壁村买,连养的蜜蜂都长不大 。”上甲村村民钟世展回忆说,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远走他乡 。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 。寻乌县痛定思痛,自2010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工作 。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字字千钧,字字千金 。”寻乌县山水林田湖办负责人谢军感慨,为治理3个主要的废弃稀土矿片区,寻乌县已投入约9.55亿元 。
为了恢复植被,2013年到2017年间,当地进行了大量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 。遭遇一次次挫败后,谢军等人意识到,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不能将山水分开治理 。
为此,寻乌县成立山水林田湖办公室,把多个部门分开实施的项目,统一打包推进,探索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 。
他们又请来科研人员制定方案,选取了50余种植物进行种植 。看到灌木生根发芽,植被一天天多起来,谢军长舒一口气 。
“废弃矿山植被覆盖率已达80%,我们有信心最终战胜这片荒山 。”谢军说 。
经过多年治理,上甲村也重获新生 。
村民谢青山说,小时候屋外就是青山绿水,所以父亲给他取名“青山” 。但在1995年,因难忍当地生态破坏,他的父亲带着家人搬到县城居住 。如今,老父亲又回到村里养老 。
而谢青山申请到10多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也回村里种了30多亩油茶、承包了4亩鱼塘 。“养鱼一年能收入2万元,油茶前年就开始挂果了,明年就到丰产期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了 。”憧憬未来,喜笑颜开的谢青山不忘展示他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段感言:“今天,这里治山理水,生态复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多年探索,寻乌县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治理的绿色发展道路,将昔日的“环境痛点”转化为今日的“生态亮点”和“产业焦点”,一些废弃的矿山变成工业园区,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
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寻乌县利用矿区整治土地种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600多亩,达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
生态好了,蜜源多了,钟世展又干回了养蜂的老本行 。2017年,他收获蜂蜜1700余斤,当年就回了本,并且成功脱贫 。现在,蜜蜂越养越多,效益越来越好 。
“不吹牛地说,我现在过得是相当舒服 。”钟世展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收入账,他在村里当护林员年收入1万元,所种的8亩百香果年收益6万余元,平日做泥水工一天能赚250元 。
【矿山|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身处田园花海,一些游客通过抖音展示眼前的美景 。昔日的废弃矿山,已然成为旅游“打卡地”,更成了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生态“福地” 。
推荐阅读
- 晋宁|晋宁政企联动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 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关键吗?
- |数亿元B轮融资助茉莉数科集团构建全方位内容营销生态
- 崇明|如何培养“小生态人”?揭开崇明推进生态教育的“学校密码”
- 发展|【中国梦 黄河情】大河奔流擘画绿色发展新画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研记
- 联合实验室|腾讯携手虎牙成立安全联合实验室 “AI审核+安全攻防”构建更健康直播生态
- 钱晶|专访晶科能源全球副总裁钱晶:分布式能源将打破传统规则 生态圈可打造能源“超市”
- 数字|数字生态指数2020在京发布
- 宁夏: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宁夏: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 破损地貌逐渐恢复
- 铁腕保生态!广阳岛将这些行为列入黑名单 违者不能再上岛|铁腕保生态!广阳岛将这些行为列入黑名单 违者不能再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