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前夜的深度分析(上、中、下)( 三 )

“珍珠港”前夜的深度分析(上、中、下)
其实 , 在几年以前 , 在国内先后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中国可以说不》就代表了这种虚骄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 《中国不高兴》鼓吹中国要在世界上“持剑经商” , “我们要在世界上管理比现在大得多的资源 , 经济上进行管理 , 政治上进行指导 , 我们要领导这个世界”、“未来的资源分配:谁厉害谁说了算”等等 。 该书在短时期内发行了数百万册 , 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追捧 。虚骄高调的民族主义者认为 , 由于中国人百年来受列强欺侮 。 一直憋着一股气 , 既没有办法维护国家尊严 , 也没有办法宣泄不平之气 , 这股气已经积压了一百年了 。 现在中国崛起了 , 中国可以在任何地方 , 任何时间 , 自由地充分自由地表达我们百年来压抑的情感了 , 这种社会心态 , 在这些民族主义看来 , 处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生存法则 , 不是和谐相处 , 而是“有你无我” , “你死我活” 。 它把和谐社会 , 和平共处 , 均看作是“书生之谈”与“误国之论” , 书中强调的是“你流氓我也流氓”式的马基维雅里主义 , 为达到主体自以为“崇高”目标 , 可以采取不择手段的一切办法 。美国反华的极端保守势力 ,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 与中国的高调派相比 , 其实高度同构的 , 他们的反华敌对情绪 , 与中国国内虚骄派之间 , 正好形成彼此强化的恶性互动 。从古老智慧中获启示 : 毋大而肆 , 毋富而骄 , 毋众而嚣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 , 已经形成让世界瞩目的巨大国力 , 古老的民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 , 但必须坦率承认 , 现实的中国如同一个刚刚发育 , 长了肌肉 , 充满活力但却在国际交往经验与知识方面仍然不足的少年 , 在如何融入世界这个问题上 , 中国还处于不断学习的阶段 。说实在话 , 在中国两千年的郡县制文明中 , 在近代中国应对西方挑战的方略中 , 以及在中国的革命文化中 , 都缺少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文化经验 。无论是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朝贡体制”与“天下秩序” , 还是革命时代以来浪漫的“世界革命论” , 或从西方国家舶来的、对外扩张主义的“海权论” , 都不能作为中国人现成的认知与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文化框架 。自秦汉以来 , 在大一统中央帝国中生活了几十代的中国人 , 没有与世界打交道的经验?这一论断许多人听上去很不能接受 。 但这决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是因为 , 自秦汉大一统以后 , 中国就是自认为是天下中心 , 中国的天下观念中 , 没有竞争的国际意识 。 在中国人的理解中 , 只有处于天下中心的华夏与天下边缘的夷狄的区分 , 在这样一种文化习惯思维中 , 中国人是无法培养起在国际社会中处理复杂利益关系的集体经验与能力的 。 “珍珠港”前夜的深度分析(上、中、下)
马戛尔尼跪在乾隆皇帝面前呈送“贡品”的讽刺画 。 ( COURTESY OF THE LEWIS WALPOLE LIBRARY, YALE UNIVERSITY)近代以来的中国人 , 在面对新的外部挑战 , 只能用“阴谋论思维”与“洋人唯利益论”思维来判断对方 , 这只能体现出一个缺乏对外经验的民族的精英们的思维力的贫乏 。 一旦发生矛盾 , 用中华的优越文化资源来战而胜之 , 或者用吾人的更优质“阴谋论”即“三十六计”来与之周旋 , 自近代以来 , 受挫折后的中国人从来就是这样思考国际问题的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清代总理衙门的官员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 , 当代某些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一百多年以前并无太大区别 。不久前 , 一位名嘴是这样谈论某个外国的:“这么一个小国家 , 资源不卖给中国 , 都过不下去了 , 还跟着别的国家对中国不好 , 该给点颜色了 。 ”从这段话里 ,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中国学者不自觉的天下观念 , 与鸦片战争以前的道光皇帝几乎没有区别 。一年多以前 , 作者参观了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遗址 , 展厅中陈列的考古出土的一座铜鼎中 , 铭刻着的几句话 。 让作者印象深刻 , 这是中山国王临终前留给太子的遗言:“毋大而肆 , 毋富而骄 , 毋众而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