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舌尖腐败”背后的“三缺”

“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仍不规范、‘泡沫’很大 , ‘点一桌剩半桌’‘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时有发生 , 挥霍浪费令人心痛、铺张奢靡令人愤恨 。有的地方接待标准玩猫腻 , 搞豪华升级版 , 玩‘大盘套小盘’数字游戏 , 给菜量提质加码等等 , 表面上看似没有超标、范畴之内 , 实际上却远远突破走了样 。”这是新近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和腐败”》一文中的几句话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 , 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 , 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舌尖上的腐败”现象 , 依然名目繁多、名堂不少 。冷静观察 , 虽有所收敛 , 却死而不僵——隐形变身者有之 , 虚晃一枪者有之 , 由明转暗者有之 , 跟明察暗访玩“捉迷藏”者有之 , 与相关规定唱“对台戏”者有之 。之所以会这样 , 既有客观因素 , 更有主观原因 。归纳起来 , 皆因“三缺”:
其一 , 缺乏约束力 。长期以来 , 各地实行的都是财务“一支笔”报销制度 , 其本意是为了加强内部经费的掌控与管理 。然而 , 就像歪嘴和尚念经一样 , 不单走了调 , 而且变了味——不少单位的经费 , 事实上成了“一把手”的私有财产 , 想怎么支配 , 就怎么支配;爱怎么开支 , 就怎么开支 。至于吃喝开支 , 更是“小菜一碟” 。有些实在觉得不妥的 , 便巧立名目变通报销 。不少财务开支 , 连单位副职都蒙在鼓里 , 所谓约束力从何谈起 。
其二 , 缺少透明度 。许多地方、不少单位 , 财务收支等等 , 虽然也谈公开、搞公示 , 但不是说说而已 , 便是做做样子 。公开的内容 , 要么美人如花隔云端 , 要么犹抱琵琶半遮面 。如此这般 , 公开的目的 , 不是让人监督、欢迎监督 , 而是堵人喉舌、掩人耳目 。长此以往 , 本来关注的人没兴趣关注了 , 本想监督的人也懒得监督了 。
其三 , 缺失羞耻心 。有人形象地说 , 现在少数领导干部 , 城市的规模有多大 , 他们的嘴巴就有多大 。这话既非夸大其词 , 更非空穴来风 。君不见 , 一些地方 , 从城东到城西 , 从城南到城北 , 但凡有特色的酒楼、有名气的酒店 , 哪一家没有留下某些官员推杯换盏的身影?反正都是公款 , 反正可以变通 , 不吃白不吃 , 吃了也没事 。更有甚者 , 把公款吃喝视同个人有地位、有能耐、有权威的一种体现 。不以为耻 , 反以为荣 。
【舌尖|“舌尖腐败”背后的“三缺”】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相关规定 , 内容够明细 , 处分够严厉了 。可是 , 因为存在以上“三缺” , 不自觉、不规矩、不知耻的人 , 不是变着戏法 , 便是偷梁换柱 。以致公款吃喝 , 舌尖腐败之类 , 俨如洪水猛兽一般 , 堵不胜堵 , 防不胜防 。大量事实表明 , 较之公务接待中的餐饮浪费 , 违规吃喝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产生的影响更加恶劣 , 病灶久治不愈、危害不可低估 。由此可见 , 要想管住管好少数贪吃者的嘴 , 从根本上有效杜绝“舌尖上的腐败” , 必须在增强制度约束力、增加公开透明度、增大官员羞耻心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动实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