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范伟恩怨始末( 五 )

赵本山&范伟恩怨始末
「范伟表示本山是贵人」矛盾爆发 , 是因为2009年春晚 。《功夫》那次 , 范伟一上台就说错台词 。 后来对春晚直播发怵 , 说要休息两年 。 于是老赵就又找宋丹丹合作 。 2008年《火炬手》演完 , 老赵下台就哭了 。 因为本子太差了 , 包袱过于生硬 , 生演 。 宋丹丹也不想演了 。 直播太吓人 , 当着几亿人 , 压力太大 。到2009年 , 老赵还得上 , 就说找范伟 。结果范伟躲了 。情急之下 , 老赵只能拉徒弟小沈阳演《送蛋糕》 。 节目又被枪毙 。 直到春晚前十几天 , 才临时弄出个《不差钱》 。 那年为了春晚 , 老赵七天七夜没睡觉 , 压力大到痛哭 。 《关东大先生》发布会上 , 终于绷不住 , 才半笑半怒说出前面那番话 。并且旁敲侧击地批评范伟:“以前我们都是靠春晚这个平台火的 , 现在你怎么就不愿意上了呢?”虽然后来找补说“我理解他 , 他名气大了 , 有他自己事” , 但两人的关系 , 终究还是崩裂 。 此后 , 范伟再没演过赵本山的剧 , 《乡爱》里再没出现他的身影 , 两人再没在春晚上合作 。 面对媒体 , 都避谈对方 。一段长达十多年的情谊 , 就此落下帷幕 。各自的人生 , 朝不同的方向奔去 。8赵本山的人生 , 早在1993年就定好了基调 。 日后他与范伟产生龃龉 , 多少与这基调有关 。 甚至可以说 , 这里面藏着老赵的私心 。1993年 , 响应市场经济 , 本山大叔开了一家公司 。 说是艺术开发 , 其实是倒煤 。 生意随后拓展到木材、钢材、果茶 。 究竟赚了多少 , 外人不得而知 。 可以肯定的是 , 要做这些生意 , 里外要打通不少关系 。做果茶期间 , 本山赔了钱 。 生意越发难做 。 2001年 , 他被高秀敏拉去剧场看二人转 , 被张小飞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 , 当场收其为徒 。 回去后 , 本山反思这些年发展 , 觉得脱离二人转太久 。 既然二人转是自己的根 , 就应该回到这上面 。 同年 , “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举办 , 老赵为此砸了数十万 。打这儿起 , 本山就把生意重心转移到了“二人转”上 。 2002年 , 他租来沈阳大舞台 , 在里面搞起了二人转表演 。 正逢《刘老根》上映 , 剧场就命名为“刘老根大舞台” 。 头两年 , 剧场生意并不好 , 连连赔钱 。但老赵心里有底 , 丝毫不慌 。 剧场是一张底牌 , 他还有另一张王牌:影视 。赵本山&范伟恩怨始末
「《马大帅》」因为和央视的关系 , 《刘》《马》二剧在黄金档播出 , 培养了一批铁粉 。 厉害就厉害在 , 演电视剧的这批演员 , 就是“大舞台”的演员 , 还是本山的徒弟 。 因为是徒弟 , 所以用人成本非常低 。 白天拍电视 , 晚上干剧场 , 只开一天的工资 。 这是其一 。 其二 , 电视剧播出 , 收获观众缘 , 再反哺剧场 。这一来 , 电视剧卖了钱 , 演员名气上去 , 票也卖得更好 , 可谓一箭三雕 。2003年 , 也就是范伟接触冯小刚、演《看车人的七月》那年 , “本山传媒”正式成立 。 第二年 , 集团花重金买下沈阳大舞台 。 随后又在辽宁大学开设“本山艺术学院” , 为整个集团培养、储备人才 。 最终形成从“艺术学院”到“本山影视”再到“民间艺术团”的链条 , 从人才培养 , 到影视创作 , 再到剧场生意 ,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型 。 自2005年起 , 6家“刘老根大舞台”财源滚滚 。 2007年演出总收入5800万元 , 上缴利税1300万元 。2008年 , 本山举办收徒仪式 。 次年 , 又花55万进入长江商学院入读 。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开业一年 , 创下6000万票房 。时至2012 , 刘老根大舞台的收入超过2.5亿元 。 影视方面 , 由于是徒弟们出演 , 拍摄费用一部不超过1000万 , 但光《乡爱2》版权就500万 。 有“本山影视”高收视率保证 , 首播、重播权加上衍生产品 , 几部剧收入数亿 。 另外 , “本山传媒”与黑龙江、辽宁卫视绑定深度合作 , 开设《本山快乐营》《明星转起来》两档节目 , 旗下艺人不愁曝光 , 身价纷纷上涨 。可以说 , 不足十年的经营中 , 老赵打通了剧场、影视之间的生态 , 保证“本山传媒”有源源不断的进账 。 整个产业链的关键 , 离不开“影视”这张王牌 。 只有在电视上出名 , 建立观众群 , “刘老根大舞台”票才好卖 。 本山自己的身价 , 自然不用担心 , 而想要徒弟们出场费变高 , 无非就是上春晚 。春晚 , 一年就一回 , 能上几个?而电视剧能在央视黄金档播出 , 又能火多少人?不管怎么说 , 本山得搞好跟央视之间的关系 。 他一个人 , 其实早够了 。 但要让整个“本山传媒”活得更滋润 , 春晚不能不上 , “本山”的招牌 , 不能不亮 。就像当初他接受采访时说的:“就是我想停下来 , 现在也没这机会 。 ”赵本山&范伟恩怨始末
「B站顶流之一 , 彪哥鹰爪」要是身边多一员大将 , 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2005年前后 , 范伟朝北京影视圈探头时 , 正是“本山传媒”建立根基的日子 。 后来“彪哥”火了 , “本山影视”要用他 , 却找不到人了 。 老赵要上春晚 , 继续撑招牌 , 找范伟 , 范伟不接电话 。 这事儿换做是你 , 你也不高兴 。也难怪演完《不差钱》 , 本山赌气似的说:“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 , 我的老搭档们都不来了 , 换徒弟来 , 这要是不成功 , 人家咋说啊 , 你离开他们就不行了 。 ”事实证明 , 以本山的能耐 , 要捧红一帮徒弟 , 并非难事 。 2009年后 , 本山再上春晚 , 就只带徒弟们上场 。 也正是从那之后 , “本山传媒”开上了快车道 。 小沈阳、王小利们的走红 , 保证了“刘老根大舞台”的流量 。 刘能、赵四的圈粉 , 让“本山影视剧”招牌越来越亮 。 一个商业帝国 , 就此成型 。赵本山 , 毫无疑问是这个帝国的王者 。而这时 , 范伟已经选了另一种人生 。9当初跟范伟闹别扭 , 老赵曾说 , 范伟这个人一辈子谨小慎微 , 树叶掉下来都怕砸脑袋 。 话听起来有点损 , 其实说的没毛病 。本山是个性情很直的人 , 而且胆子大 。 当初为了上春晚 , 受艺术团委托 , 去北京送茅台酒 。 人没找到 , 他自己敢把十来瓶茅台喝了 。 当年跟潘长江去日本演出 , 住酒店里 , 别人都不敢点菜 , 他该吃吃该喝喝 , 还请大家一起痛快 , 后来一问果然是组织报销 。为了“本山传媒”发展 , 他跟政商两届的人来往频繁 , 接见领导、援建当地建设、帮人牵线搭桥 , 没有几斤酒量和分寸拿捏 , 哪样关系能拿下来?能在1993年做起倒煤生意?“过了山海关 , 有事找本山 。 ”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范伟则是另一个极端 。 生活中 , 他非常拘谨 。 虽是东北人 , 一不抽烟二不喝酒 。 每次去酒席都别扭 , 喝二两白酒就倒 。 一旦要应酬 , 浑身不自在 。 饭局上不知道该说什么 。 综艺节目也不爱上 , 不会递话头 , 也接不住梗 。 总而言之 , 银幕外 , 他是个沉闷、无趣不爱跟陌生环境接触的人 。只喜欢待在自己舒适区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