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西南联大,好校长成就伟大( 三 )


从三位校常委的经历来看 , 他们都是杰出的教育家 , 做校长多年 , 熟悉教育规律 , 有教育专业领导力 , 而且在各个学校做校长期间 , 都创造了所在学校的那个时期发展的优秀成绩 。
梅贻琦校长讲:“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有大师之谓也 。 ” , 蒋梦麟校长总结教育的规律 , 提出:“教授治学 , 学生求学 , 职员治事 , 校长治校“的办学宗旨 。 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后提出:“南开的目标 , 不是成功 , 而是奋斗 , 不是满足 , 而是长进 , 凭着这种精神 , 创造一切 , 解决一切 。 ”他的这种在战火硝烟中愈挫愈勇 , 刚毅坚卓的乐观态度和苦干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师生 。
2、有人格魅力的校长
从领导力的特质来看 , 三位校长性格在表面上有所不同 。
梅贻琦校长思维缜密、待人谦和、与人为善 。 “梅先生做人、读书、做事 , 都可以拿慢、稳、刚三个字来代表 , 而最令人想念他的 , 就是他的真诚 。 处于中国社会 , 他不说假话 , 不说虚伪的话 , 不恭维人 , 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 。 (王云五、罗家伦 , 2015 , p.131)
张伯苓校长性格外向、热情、决策果断 。 “张伯苓 , 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兼校长;教育机构之缔造者 , 新民之造育者 , 全国景仰 , 举世推崇;一个热诚奉献之人 , 近五十年间以不可挫败的信念与毫不动摇的忠诚 , 教育中国青年 , 实现中国革新;国家自信的象征 。 余兹欣然授予你本校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 并授予你与之相关的一切权利与荣誉 。 ”---引自1946年6月4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理校长弗兰克.D.费肯藻授予张伯苓文学名誉博士时宣读之颂词 。
蒋梦麟先生三十年代初 , 再次出任北大校长 , 进行纪律整顿 , 上任伊始 , 叮嘱文、理、法三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 , 我去做;选聘新人 , 你们去做“ 。
3、团结合作的校长
西南联大三位常委中 , 张伯苓校长年龄最大 , 他是梅贻琦校长在南开的老师 , 蒋梦麟校长与张伯苓校长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都师从于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先生 。 这样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 三个人中 , 梅贻琦校长年龄最小 , 他主动提出:“我年龄小 , 具体工作我可以多干一些 。 ”
梅贻琦校长是在三位常委中 , 对西南联大付出最多心血和做具体工作最多的校长 , 也是对西南联大工作落实到最重要的一个负责人 。 三位校长似乎像达成的一种默契 , 张伯苓校长更多的是去协调西南联大与战时中央重庆方面的工作;蒋梦麟校长更多的精力为联大与政府高层的沟通保驾护航 , 处理好西南联大与云南当地的关系 , 特别是做云南省主席龙云将军的沟通工作;梅贻琦校长坐镇学校 , 主持校务工作 ,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工作 。 他是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要领导人 。
“梅贻琦校长治校看上去像个道家 , 奉行无为而治的原则 , 但实际上 , 他事无巨细 , 一丝不苟 。 另外 , 梅贻琦的个人风范使他担任这一职务成为理所当然之举 。 学者风度 , 温文尔雅 , 寡言少语 , 勤俭节约 , 民主通达 , 公正无私 , 他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普遍的尊敬 。 ”( 易社强 , 2012 , p.108)
三位精诚团结的校长 , 把被人们称作“南开坚定如山 , 北大深广如海 , 清华智慧如云”的三所名校融合成“刚毅坚卓”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三位校长 , 既有分工 , 又有合作 。 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交响曲 , 就像冯友兰先生撰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写:“三校有不同之历史 , 各异之学风 , 八年之久 , 合作无间 。 同无妨异 , 异不害同 , 五色交辉 , 相得益彰;八音合奏 , 中和且平 。 ”
4、坚持师资第一的校长
1931年10月 , 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尚在美国的梅贻琦先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 梅先生11月底回到国内 , 在南京稍事停留 , 便于12月3日北上莅校就职 。 就职演说中 , 明确提出:“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有大师之谓也 。 ” 之后在多次演讲中反复强调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 , 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 。 1932年9月在开学典礼上 , 梅贻琦校长讲:“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 如何研究学问 , 凡能领导学生做学问的教授 , 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 因为求学与做人必是两不相关联的 。 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 , 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 , 不偷懒 , 不作伪 , 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 。 ”
“梅先生的功绩还有极重要一点 , 就是他为清华和西南联大引来了一大批顶级学者 。 这些学者 , 不仅是中国顶级学者 , 也是世界顶级学者 , 像朱自清、闻一多、潘光旦、曾昭抡、陈省身、华罗庚、钱钟书、雷海宗、吴大猷、吴有训、赵忠尧、叶企孙、王竹溪等等 。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吸收一些优秀的学者来 。 当时这些一流的学者 , 每个人的个性非常不同 , 梅先生能把个性不同的学者聚集在一起 , 相与共事 。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当中 , 使大家齐心协力高教育 , 培养学生 , 梅校长要付出很大的心血 , 否则是做不到的 。 (何兆武 , 2010)
张伯苓校长是南开大学创始校长 , 历来对师资建设非常重视 , 作为南开的领导者 , 对教授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兴趣 , 一直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 从不干涉 , 更不会屈从于外界的压力 。 他曾力排众议 , 将秉持唯物史观的范文澜聘请为南开大学国文系教授 。 他还聘请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罗隆基为南开大学政治系讲师 。 南开大学新校址一开辟 , 他就把兴建教师宿舍列入第一期工程 , 教师宿舍命名为“百树村” , 每位聘任的教师都有一栋独立的四间套房 , 配备家具 , 房租低廉 , 足够一家生活之用 , 在“百树村” , 还设有教员俱乐部 , 晚饭之后 , 教师们可以随意去那里喝咖啡、聊天、下棋 , 或做其他游艺 , 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 。 (郭凯、吴建征 , 20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