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财经|国家重拳出击! 害人精被收拾了( 二 )



杀熟一直存在 , 最大的问题是维权难 。
根据北京市消协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显示:“大数据杀熟”具有隐蔽性 , 往往难以举证 。

遭遇大数据“杀熟”后 , 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25.56%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再去这个商家消费 , 17.43%的被调查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 11.71%的被调查者选择与商家理论 , 要求赔偿 , 10.46%的被调查者选择卸载商家APP或删除网址 , 8.13%的被调查者选择在社交网站或向媒体曝光 。

可以看到 , 遭遇大数据“杀熟”后 , 仅有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不是消费者不维权 , 实在是维权太难 。
一个维权案件发生在2019年 , 刘先生在某外卖平台订购了一份套餐 , 当日12点08分 , 刘先生的另一位同事也订购了相同的一份套装 , 送货地址相同 , 但配送费却少了1元 。
刘先生认为某外卖平台 , 利用大数据杀熟进行价格欺诈 , 对自己构成了伤害 , 所以就把平台告上了法院 。
平台给出的解释是 , 订单的配送费用是根据当时商家所在商圈 , 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变化值 , 并非一个定值 。
一审法院认为 , 虽然其它信息一致 , 但下单时间不一致;被告根据平台交易量对配送费进行动态调整 , 是自身的经营行为 , 不构成侵权 。
由于大数据杀熟具有隐蔽性 , 商家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 , 导致维权难以举证 , 再加上涉事企业坚持自己没有“杀熟”行为 , 法院也很难进行判定 , 往往最后就不了了之 。

不过这次 , 按照文旅部的新规 , 只要你截图拿出证据 , 就可以获得3倍或者500元的赔偿 。
希望这次新规 , 能震慑到那些偷偷摸摸、蝇营狗苟 , 靠大数据宰客的无良商家 。
当数据泄露成为常态 , 大数据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便捷 , 还会成为无良商家宰客的好帮手 。
科技无辜 , 人之罪也 , 所有的事件背后都有隐秘联系 , 没有一件事是偶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