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子弹|追忆以笔抗战的新闻人
编者按:1931年9月18日 , 日本悍然策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 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 。14年的浴血奋战中 , 一批新闻人以笔来战 , 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 , 也成为了支援抗战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 , 我们共同来追忆这些以笔抗战的新闻人 。
何云:愈是战斗艰苦紧张 , 愈不能停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何云(资料图)
何云早年曾留学日本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 血气方刚的何云毅然停学回国 ,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 。
1938年 , 何云在太行山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 , 任社长兼总编 , 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因报社与敌军驻地相距不到20公里 , 工作时常常炮声隆隆、枪声入耳 。何云对同志们说:“在地方办报 , 只是笔杆抗战而已 , 可在此地 , 则是笔杆与枪杆齐舞 。”他说 , “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子弹 , 一张报纸、一条消息 , 对于革命战士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对敌人就是打击 , 所以愈是战斗艰苦紧张 , 愈不能停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何云亲自编审的《新华日报》华北版(资料图)
1942年5月 , 日军纠集重兵 , 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 。27日 , 何云率领12人的小分队转移到辽县大羊角附近 , 当晚仍坚持架起电台收听电讯 , 计划出版战讯 。28日黎明 , 日军开始搜山 , 已处绝境的何云知道难以冲出重围 , 便叮嘱身边的同志说:“不要把子弹打光了 , 留下最后的两颗 , 一颗打我 , 一颗打你自己 。我们不能当俘虏!”因敌人的一颗子弹射中背部 , 何云壮烈牺牲 , 时年37岁 。
范长江:第一位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采访人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范长江(资料图)
范长江这个名字是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在报纸上出现的 , 这也是他投身新闻事业的开始 。取笔名“长江” , 他看重的是长江水滔滔不绝、奔腾不息的大气和壮阔 。
1935年5月 , 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采访人员的名义 , 从上海出发 , 沿长江西上 , 经四川江油、平武、松潘 , 甘肃西固、岷县、兰州等地 , 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包头等地采访 。此行历时10个月 , 行程6000余里 , 他沿途写下的旅行通讯在《大公报》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 后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出版 , 这部作品集被认为“第一次真正、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
实际上 , 他不仅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采访人员 , 也是第一个在报道中公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红军”的采访人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36年8月到1937年4月 , 范长江第二次到西北地区采访写了大量记录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情况的文章 , 后来集为《塞上行》 。
1937年 ,
“西安事变”后 , 正在抗战前线采访的范长江赶赴西安 , 在那里见到了周恩来 。随后 , 他又赶到延安 , 采访了毛泽东、刘伯承等中共领导人 , 并撰写了关于长征的相关通讯报道 。
1939年 , 在周恩来介绍下 ,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至1940年底 , 范长江主要在重庆工作 。他领导“中国青年新闻采访人员协会”致力于团结全国青年新闻采访人员 , 主持中共领导下的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工作 , 并以救国会成员身份在重庆文化界发挥着党的一个社会活动家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陈皮星座屋|喜欢一个人,却也渴望私人空间的星座,独立得不爱依附于恋人
- 果冻星座|未来一周,工作顺意又有钱的四个星座,最后一个有桃花
- 暗夜时尚|时尚穿搭: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长相普通穿着
- 爱情|再也遇不到那个听话的她
- 杯无盖国国|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过得好不好?看他花钱的方式,就能看出来
- 蠢萌新闻|张艺兴解锁新身份,开启练习生计划,要做“李秀满”不是一个笑话
- 时尚芭莎|你一个男生化什么妆?凭什么不可以?
- 小白姐姐情感|一个财务自由的离婚女人说,余生择一城终老,与日月做伴
- 情感|原来,女人爱上一个人之后,会有这些迹象
- 合肥新闻频道|世界精神卫生日: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