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资讯|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

_原题为 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
IT时报采访人员 郝俊慧
突如其来的疫情 , 大大推进了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 本届工博会上 , 近500项新产品和新技术“首秀” , 远超去年300项的首发规模 。
在这些首发首展新产品、新技术中 , 有些是中国首创、全球首发 , 充分展现中国制造力量的崛起 , 而另一些则是全球研发 , 国内首发 , 展现了参展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的信心和期待 。
“新基建”的底座
今年是新基建元年 ,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新能源能被定义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类新型基础设施 , 本届工博会上 , 不少新品正在为新基建打下“底座” 。
5G综合杆 , 上海人并不陌生 , 在外滩、南京西路等市中心 , 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新型灯杆 , 除了普通路灯之外 , 还搭载了交通灯、信号灯、摄像头等多种设备 , 随着5G规模化建设的普及 , 综合杆上开始出现了5G基站 。
在中电科的展台 , 采访人员看到的5G综合杆模型分为主杆、副杆、横臂、灯臂四大结构部件 , 为各类城市管理与服务设施提供了物理搭载平台 , 主杆顶端有一个黑色的5G微基站 。 工作人员介绍 , 已经和中国电信、华为在上海城区某些路段进行了试点 , 为5G基站留好了位置 。
消息资讯|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
文章图片

国家电网华东店里试验研究院则开来了一辆移动储能方舱 , 类似一个大型的“移动充电宝” , 可以在紧急场景下满足不停电作业的需求 。 尤其是随着纯电动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主流 , 一旦半路上电量耗尽或者充电桩已满 , 也可以通过移动储能方舱的形式进行应急充电 。 相关负责人介绍 , 根据储能容量不同 , 一辆方舱可以确保2-4辆特斯拉的充电需求 。
造船业的“中国明珠”
如果说航空母舰、豪华游轮、LNG运输船是造船行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 那么LNG加注船便是“C位出道”第四颗 。 LNG运输船是用于运输零下163度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舶 , 而LNG加注船 , 不仅要能运输 , 还要在海上为另一艘船加注液化天然气 , 有点类似飞机“空中加油” , 危险性不言而喻 。
这艘沪东中华成功交付的首型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 , 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专业加注船 , 也是我国自主制造的首条加注船 , 在本届工博会上 , 它在船舶行业中获得空间信息产业产品类唯一金奖 。
消息资讯|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
文章图片

沪东中华相关人士介绍 , 由于技术全球领先 , 这艘船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附加值 , “18600立方米的造价约为7000万美元 , 换成载重吨的话 , 只有9000吨 , 而一艘15万吨的苏伊士邮轮 , 造价也不过6000多万美元 。 ”
“类人”的机器人
机器人历年来都是工博会的亮点展品 , 今年“柔性”“人机协作”等名词更多出现在新品介绍中 , 这些关键词背后的含义是:机器人更“像人”了 。
传统工业机器人被称为“笼子里的人” , 因为没有触感 , 只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轨迹进行操作 , 一旦遇到障碍物 , 只会“见神杀神见佛杀佛” , 所以人类不敢和机器人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作业 。 因此 , 近几年来 , 更安全、更灵活的柔性机器人成为各大厂商主推新品 。
【消息资讯|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发那科(FANUC)在本次工博会上首展的CRX-10iA , 是一款小型协作机器人 , 它具有优秀的运动性能 , 最高运动速度达到1000mm/s , 除了可高速运动外 , 长臂型机型还具备手臂下翻功能 , 在运行时可以轻松取放位于机器人后面的零件 。
消息资讯|为新基建“打call” 摘下造船业“明珠” 工博会“首发新品秀”
文章图片

作为一款小型协作机器人 , CRX-10iA最大负载为10kg , 主要针对小型部件的搬运、装配等应用可达半径1249mm , 发那科市场部CRX机器人销售拓展科副科长陈晓龙告诉采访人员 , 在一些餐厅 , 员工往往要长时间搬运5-6公斤左右的餐盘 , 对人力是很大的消耗 , CRX-10iA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 而且只要和人有轻微触碰 , 机器人就会自动停止 , 各关节之间也留有足够空间 , 防止人员操作时夹手 , 因此非常安全 。
“无人”的工厂
在库卡展区 , 可以看到一个浓缩版的无人化智慧工厂 , 充电宝的贴标、打螺丝、打胶、组装4个工艺均由小小的机器人完成 。
2017年 , 美的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 , 今年工博会 , 美的带来了首款由库卡中国自主研发、全球销售的KUKA KR 4 AGILUS机器人 。 作为“中国团队的亲儿子” , KUKA KR 4 AGILUS在设计时自然考虑了很多中国工业应用场景 。
据库卡中国产品经理郝文斌介绍 , 中国很多工厂设计时没有空调 , 寒暑温度差较高 , 因此设计时特别将温度范围扩展到0-55摄氏度 。 此外 , 由于是中国本地研发 , KUKA KR 4 AGILUS可以更好利用美的集团的资源优势 , 尤其是近几年 , 美的在机器人与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等领域布局甚远 , 可以和库卡做更多的协同开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