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凭什么鲁迅写出来就是通假字, 你写出来就是错别字

周先生的文章之所以看起来比较别扭,是因为彼时语法,文字什么的没有统一,当时处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阶段。
周先生文章主要还是受日语影响很大,实际上近代中文受日语影响很大,被中文接纳的词汇,你们之所以没有感觉是因为完全被吸收进来了,例如说:主义,科学,进化,物质之类的,而有些词汇没有被接纳,但是周先生用了,所以你会觉得有点“莫名惊诧”。
青年里面,当然也不免有洋服上挂一支万年笔,做做装饰的人,但这究竟是少数,使用者的多,当然还在于便当
万年笔,是一个日语,现在叫做钢笔。
 通假字|凭什么鲁迅写出来就是通假字, 你写出来就是错别字
文章图片

有一些词汇则是过去中文没有,后来又被中国人接纳的,例如说
得二弟所寄小包,内全家写真一枚,又二弟媳妇抱丰丸写真一枚,我之旧写真三枚,袜子两双,德文《植物采集法》一册,十四日付邮
写真这个词,其实也是日语,意思是照片,但是现在中国人似乎把写真也开始滥用了,反而丧失本来的意思。
有一些词汇,是周先生造出来的,这些词汇中文和日文都没有,但是是借鉴于日文,举个例子
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
作为后死者 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这句话读起来似乎很别扭,看起来像是直译的,“深味”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源自于日语“深く味わう”,意思是深刻体会,把中间汉字提取出来可不就是深味么?
 通假字|凭什么鲁迅写出来就是通假字, 你写出来就是错别字
文章图片

【 通假字|凭什么鲁迅写出来就是通假字, 你写出来就是错别字】在语法方面,周先生有些句子可以直接翻译成日语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日语译文
真の猛士は恐れずに惨 たる人生に直面し、恐れずに淋漓たる鮮血を正視する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日语译文:私は沈 している時は、充 を覺、私は口を開けようとすると、同時に虚しく感じる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日语译文 : 過去の生命はすでに死亡した 。 私 はこの死亡に して大 喜を感じる 。 私はそれに よって生命が存活していたことを知ることができ るためだ 。 死亡の生命はすでに腐った 。 私はこの 腐った生命に して 、 大 喜を感じる 。 私はそれ によって腐った生命が空虚ではないことを知るこ とができるためだ 。
为我自己,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 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要不 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 死亡 与腐朽 更其不幸
日语译文 : 私自身のため 、 また 、 友とかたき 、 人 間と 、 愛する者と愛さない者のために 、 私はこの 野草の死亡と腐りが速くに到來することを希望す る 。 さもなければ 、 まず私自身が生存しなかった ことになり 、 これは死亡と腐りよりさらに不幸な ことである 。
在他之前,中国还没有现在大家写的这种文章呢,更不要说什么语法了,就好像第一辆汽车造出来开在路上,你能说他违反了交通规则吗?
 通假字|凭什么鲁迅写出来就是通假字, 你写出来就是错别字
文章图片

搞白话文运动时候,都是各自做试验,看看写出来什么样子比较好。当时连“她”这个字都是讨论了好久才定下来的,你看看鲁迅早期文章里面用的都是“伊”,那是南方浙江的口语。
“的地得”这三个字也是试验了好久,早期文章里面用的“底”就是“的”
你写一篇,我写一篇,从短篇到长篇,慢慢才开始推广开了,实际上这是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化界为了建立新的中华民族认同做的努力,与此同时,还有国语运动,大力推行统一的语言。否则的话,中国哪里算一个国家呢?
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教育家,很多新教育的课本,都是白话文,语句通俗,清新可爱,其中当时就收录了鲁迅的不少作品。
1923年,由胡适等校订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选了鲁迅的《故乡》和《鸭的喜剧》。
据统计,民国时期各版本教科书,共收有鲁迅作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雪》《一件小事》等19篇。出现次数最多的,依次是《鸭的喜剧》《秋夜》和《风筝》。
民国的小学生们,大家都挺喜欢白话文的,比古文好亲切啊。
之所以我们觉得很艰深晦涩,就是因为他作品太“古早味”,恰如诗经本是民间歌谣,那个年代根本不难懂的,是我们变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