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滁州号”】系列报道之四:文化小康路 滁州踏歌行

来源:人民网安徽
“说凤阳 , 道凤阳 , 凤阳是个好地方……”伴着一曲凤阳民歌 , 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娃娃们 , 把凤阳花鼓演绎得有模有样 。凤阳市民广场上 , 四面八方而来的乡亲们看得有滋有味 , 不时起立鼓掌 。
在淮河之滨的临淮关 , 到了傍晚 , 贾富梅一放下碗筷 , 就喊上老姐妹 , 扭起“濠州花船” 。“这是我们渔民家辈辈传下来的 , 家家都会跳 。”以前是渔民丰收后欢庆的舞蹈 , 如今成了每天都在跳的广场舞 。
滁州本是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市 , 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 , 夯实经济基础、做好民生保障的同时 , 滁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 在文化奔小康的路上 , 踏歌而行 。
|【奔向小康的“滁州号”】系列报道之四:文化小康路 滁州踏歌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欢乐花鼓敲起来 。李云龙摄
求知求乐 , 有阵地
【|【奔向小康的“滁州号”】系列报道之四:文化小康路 滁州踏歌行】每月阴历逢五逢十 , 是滁州南谯区常山村民“赶大集”的日子 , 购物罢 , 他们心照不宣地赶到鸦窝村农民文化广场的大杨树下占位子 , 等待“学文大鼓”准点开唱 , 听完这一嗓子 , 消化了“精神食粮” , 大家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
鸦窝村是一个移民村 ,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 留住乡愁 , 鸦窝村建设了农村电影院、乡村记忆馆、农民文化大舞台等公共文化场所 。除了“学文大鼓” , 每周一到周四晚 , 村民还可以欣赏电影及庐剧、黄梅戏等文艺节目 。
“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2019年 , 鸦窝村结合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 , 筹资16万元改造办公楼 , 建设了农民电影院 , 让居住在鸦窝村和常山街道的农民 , 有一个求知、求乐的好去处 。”章广镇文化站站长沙扣年说 。
|【奔向小康的“滁州号”】系列报道之四:文化小康路 滁州踏歌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乌衣镇锦绣湖社区居民在文化实践大讲堂中排练 。方宇摄
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锦绣湖社区居民杨友和是个戏迷 , 退休的他 , 几乎每天都去社区综合文化站“打卡” , 这里既有室外的文化大舞台 , 也有室内的各类活动室 , 科普的、书法绘画的、吹拉弹唱的 , 不一而足 。
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 各找队友 , 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民乐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团队 , 平时聚在一起 , 乐意融融 , 逢到传统节日 , 他们还走出社区 , 进村下乡 , 开展文艺义演 。
从事了30年文化工作的乌衣镇文化站站长袁正英感慨道 , “现在迎来了文化工作的春天 , 以前干这一行 , 要钱没钱 , 要人没人 , 就像‘打游击’ , 现在有了阵地 , 干得越来越带劲了 。”说话间 , 她给采访人员打开活动室里的一组组柜子 , 只见各式舞蹈服装、演出道具琳琅满目 。
以文化人 , 接地气
说到滁州的文化 , 不得不提凤阳 , 而说到凤阳文化 , 不得不提凤阳花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凤阳花鼓是滁州一张靓丽名片 。
如何让凤阳花鼓更好地“活起来”“走下去”?凤阳县文化部门一方面加大投入 , 举办培训班、培养传承人;另一方面在凤阳地域内的大、中、小学、幼儿园 , 以及全县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了“凤阳花鼓传习保护点” 。
“凤阳花鼓是我们的骄傲 , 每个凤阳人都应该保护好传承好 。”之前在文体部门工作的梅周城如今是凤阳花鼓县级非遗传承人 。2014年 , 他与省级非遗传承人、安徽省凤阳县花鼓艺术团团长史元林一起 , 将凤阳花鼓新编成花鼓健身舞 , 既保留了凤阳花鼓的精髓 , 又把它变得通俗易跳 , 现在成了街头巷尾的“大众艺术” , 并且走出滁州 , 传播到了全省、全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