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不支付利息
9月15日 ,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的署名文章 。 该文指出 , 从M0的费用体系看 ,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 , 不计付利息 , 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 。有不少小伙伴会问 , 我使用支付宝的“余额宝”、腾讯微信的“零钱”支付 , 即可以直接支付 , 不支付的时候还有利息 , 为什么要用不付利息的“数字人民币”呢 。根据采访人员想多位业内人士沟通了解 , 数字人民币仍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大规模试点 , 四大行在各自开发了自己专有的数字人民币App , 有的银行开发的App就叫“数字人民币” , 有的银行则比较“调皮” , 使用了某一种知名国宝级动物命名(目前还不好直接透露) 。对于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 , 网友在微博炸锅了 。那么 , 该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呢?“数字人民币”为什么不计付利息 , 因为它替代的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现金 , 而现金本来就是没有利息的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文章中指出 , 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 , 具有非盈利性 , 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 原因在于 ,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 , 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 。所谓“M0” , 是指全国机关、团体、企业、部队、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在某一时刻持有的现金总量 。 M0全称是“流通中货币” , 可以随时用于支付 , 和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是央行每个月都会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 其他国家也有M0 , 但含义不太一致 , 比如美国由于居民储蓄率极低 , 所以M1接近于M0;而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极高 , 所以M1和M0相差很大 。为了管理M0现金 , 央行每日需要调拨纸钞 , 由专门的金融押运公司持枪武装运送至各大银行营业网点 , 每晚再派车回收 。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设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四级发行库 , 负责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 , 中心支库和支库向商业银行投放发行基金后 , 现钞通过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流通 。自从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发行以来 , 截至2020年8月31日 , 流通中货币(M0)已经增加至余额8万亿元 。 人民币现金就是通过这一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通过这一方式运送到每一个人的手里 。毋庸讳言 , 这种发行方式非常辛苦 , 而且成本还很昂贵 。 此外 , 押运人员年龄也偏大 。从宏观层面 , 纸币支付方式也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挑战 。 因为纸币支付是基本全程“匿名” , 要想追踪一张纸币的踪迹 , 技术上很难实现 。 例如 , 目前全球纸币中面值最大的是欧洲的500欧元(约相当于4000元人民币)面值纸币 , 远高于美元最高面值100美元、人民币最高面值100元 。 这种500欧元“超大面值”的货币却经常被用于洗钱、行贿、逃税等有组织犯罪领域 , 最终欧盟在2019年停止发行500欧元纸币 。而且 , 移动互联网崛起后 , 移动支付成为社会主流支付方式 , 购物、打的、电商都是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或云闪付支付 。 “无现金”支付快速发展 , 这使得M0现金也要跟上新的形势 , 也就是数字化 。因此 , 央行数字货币推广的动力之一是 , 基于人民币现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钱等 , 在现代社会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 成本也越来越高 。不付利息还要用吗根据21金融圈采访人员了解 , 数字人民币在转账、缴费等场景外 , 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 。这些功能 , 看上去和现在常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并无二样 。 既然如此 , 为何还要继续开发?目前 , “数字人民币”还在大规模内测阶段 , 距离落地还很远 。 但从监管透露的一些信息中 , 可见端倪 。范一飞指出 , 随着电子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 , 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需求 , 也培养了公众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习惯 。 但这种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工具 , 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 , 在应用场景覆盖面、普惠金融、支付效率、用户隐私保护和匿名支付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由于数字人民币仍在内测 , 场景不多 , 目前可讨论的部分是用户隐私保护和匿名支付 。此前 , 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模式是“三方模式”: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虚拟账户绑定银行卡 , 同时支付公司也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 , 通过虚拟账户和多家银行之间“直接连接”最终在自有账户内完成模拟跨行汇款 。 这种支付、清算功能合体 , 屏蔽了央行和银联 , 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把控 。 因此央行2017年要求第三方支付“断直连” , 并最终全额缴付备付金 , 最终“三方模式”变成“四方模式” , 交易路径演变为“支付宝/微信→商户→收单机构→清算机构(网联/银联)→支付宝/微信”交易路径 。在上述支付模式下 , 交易在每一个环节被追踪、留痕 , 商业机构实际上较为全面的掌握了个人交易的位置、产品、金额、时间等交易数据 , 从而实现对个人完整的“画像” , 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广告、营销已经出现不少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 。范一飞在署名文章中指出 , 数字人民币采取可控匿名机制 , 人民银行掌握全量信息 , 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向 , 防范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 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根据监管官员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阐述 , 该模式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 , 以此实现可控匿名性 。 这一匿名性是否使得个人隐私数据不再被各大商业机构过度追踪和查询 , 例如在消费、支付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 是未来值得期待和探讨的 。
推荐阅读
- 北大数字生态报告:京沪浙粤总指数全面领先
- 物理学源于天文学,现在宇宙学和物理学的关系如何
- 变废为宝|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把握这个万能方法,你也可以快速学会写作
- 第一桶金学派|如何建立好的人际关系?记住这几个套路,教你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数字”,创造更美好生活
- 如何看待袁立评价美国副总统辩论的话?
- 如何激发创造力
- 如何看中美关系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 如何看中美关系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 柒零叁网|吾悦广场百米河道成地下河,整改月余进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