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非|2009年,一桩盗墓案牵出2000年前大墓,出土一件铜矛至今无法复制( 二 )


虽然多次被盗 , 但由于大云山汉墓规模实在太大 , 还是留下了不少文物遗存 , 这也算是一桩幸事 。
仅在刘非墓中 , 就出土了7092件文物 , 包括 器、铁器、金器、银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等各种品类 。
出土的金器
出土的金器这里面最多的是铜器和铁器 , 分别有4754件和1476件 。
出土的铜钟
出土的铜灯
出土的铜底座在这些铜铁器里 , 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兵器 。 比如铁剑就有862件 , 铁戟有553件 , 弩机145件 , 种类从矛、戈、戟、钺到弩机、承弓器、盾牌 , 无所不包 。
这些兵器足以武装一支军队 , 同为西汉诸侯王 , 广陵王刘胥的天山汉墓里出土兵器极少 , 湖南马王堆汉墓也只出土过38件兵器 , 江都王刘非墓中为何随葬如此之多的兵器 , 这与刘非的特点有关 。
这位汉景帝之子 , 在13岁被立为汝南王 。 15岁时发生了七国之乱 , 少年刘非上书自请从军得到批准 , 战场上他奋勇作战 , 立下大功 , 因功而转封江都王 , 治理原吴王刘濞的吴国领地 。
在《汉书》里 , 对他的记载是“好气力 , 治宫馆 , 招四方豪杰 , 骄奢甚 。 ”
汉武帝时期 , 匈奴入寇 , 刘非又一次激动起来 , 上书请愿愿率兵与匈奴作战 , 但这次没有得到批准 。
很明显 , 这位江都王从小就是个军事迷 , 亲临战阵是他夙愿 , 爱屋及乌 , 在墓葬中设置兵器坑也就可以理解了 。
盗墓贼看中的是金银玉器 , 铜铁兵器在他们眼里没什么价值 , 得以留存下来不少 。
在这上千件兵器里 , 有一类比较引人注目——矛 。
出土的矛是铜制 , 共有8件 , 分三种类型 , 矛体都装饰有龙纹 , 精美华丽 , 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 , 仍然能感觉到森森杀气 。
8件铜矛里 , 最特殊的是被编号为B型的一件铜矛 。
它长44.7厘米 , 宽4.5厘米 , 矛体中部内收 , 下部起刺 , 一侧有耳 。 相比其他两型 , 它更显修长纤巧 , 更特别的是它的表面 , 通体装饰有云气纹 , 做工看上去要更胜一筹 。
矛体上的装饰花纹来自一项失传已久的技艺——暗花纹技法 。
暗花纹技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兵器装饰技术 , 为吴越地区独有 。
刘非墓中出土的兵器不少都装饰有云气纹 , 不过其他都是用错金、错银或鎏金银的工艺 , 暗花纹技法仅在此矛上出现 , 因此这件矛也被称为“江都王矛” 。
暗花纹是内嵌在兵器内的几何纹饰 , 外部看来纷繁精美 , 但从表面抚摸却没有凹凸感 , 就像金属的天然纹理一样 。
吴越出产优质青铜兵器 , 吴越名剑上大都装饰有暗花纹 , 这是它区别于秦剑、楚剑最明显的特征 。
暗花纹技法在秦汉之后就已失传 , 刘非的封国正在江都 , 因而能以这项技术为兵器装饰 。
实际上 , 暗花纹的作用并不仅是装饰 , 它能说明这件兵器的千锤百炼 , 极具价值 。
有句话说“百炼成钢” , 绝不仅仅是艺术的形容 , 百炼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钢工艺 ,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
古代没有现在的测试设备 , 打造兵器全靠制刃师经验与感觉 。
与想象中不一样的是 , 在冶锻时候 , 制刃师通常是不必亲自挥动大锤的 , 这个工作由徒弟代劳 。 师傅的作用是全程观察火候 , 随时指点徒弟应该在哪里捶打 。
虽然不用出力 , 但这个工作绝对烧脑 , 所用炭材是否合格、催化剂是否适量、温度是否达标 , 这些都倚仗于师傅的经验 。 锤打的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 , 锤过了头 , 钢就成了熟铁 , 一件兵器就报废了 。
成功的锤打会把钢材锤打为原重的三分之一左右 , 锻造一把花纹刃需要历时90天以上 。 一层一层叠加 , 每层厚度极薄 , 已接近熔合为一体 , 需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分辨清楚 , 折叠7次384层以上的 , 就能被称为百炼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