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回眸我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收获,不仅仅是奖牌( 二 )


与去年相比 , 今年汽车能手比赛增加了修理工程车车型 , 新设了指挥车环形障碍和重装备运输车坦克牵装两个课目 , 改变了3条赛道 , 同时对规则进行多处修改 。
内容和规则的改变 , 使比赛更加符合战场实际 , 贴近实战标准 。 孙奇龙告诉采访人员 , 俄方赛前下发的比赛规则并没有细化每一处的动作要领 , 部分内容甚至模棱两可 。 这看似不严谨 , 实际上体现出战场无定则的思想 。 在一些课目的比赛中 , 俄方临时调整场地设置 , 反映了战场瞬息万变的特点 。
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 连续参加6届国际军事比赛裁判工作的安全环境项目中方裁判长冯正超介绍说 , 该项目比赛始终将防护射击、防护越障、战斗技能、车辆驾驶等基础课目与核化侦察、洗消、留样等防化专业行动一体化设计 , 既检验了防化兵的专业技能 , 又考核了防化兵作为一名军人的基本战斗技能水平 。 我陆军防化奇兵-2019比武就借鉴了这种比武考核的样式 , 检验了防化兵专业车组的战斗能力 。
每年国际军事比赛 , 装备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 今年 , 中国参赛队除坦克两项携96B型坦克外 , 其他项目均使用俄军装备参赛 。 在适应性训练和正式比赛期间 , 我参赛官兵通过操作使用俄军的武器装备 , 零距离体验俄军装备的技术性能及维修保养的方法 。
俄军在装备管理上特别注重制度的内化认同 。 孙奇龙说 , 俄军部分卡玛兹系列运输车虽车龄在10年以上 , 但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 重要原因是其能够严格落实装备管理制度 。 驾驶员进入车场前需进行体检、车辆出场前要进行检查、装备维修必须进入维修车间等等规定 , 在具体落实上已成为行为自觉 。
平常之心
——不特意挑选队员 , 不以奖牌论英雄 , 真正依托赛事平台锤炼和检验部队
当地时间9月5日 , 国际军事比赛的重头戏——坦克两项迎来终极对决 。 最终 , 中国队以1小时29分29秒的成绩夺得亚军 , 仅落后冠军俄罗斯队36秒 。
与成绩相比 , 更令人欣慰的是参赛人员选拔方式的改变 。 据坦克两项项目中方领队季卫星介绍 , 以往 , 为了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军队形象 , 人员选拔、培训工作往往提前很长时间进行 。 此次中国军队参赛队员则以年轻战士为主 , 平均年龄不到23岁,均为首次参赛 。 决赛中 , 1999年出生的射手朱孔浩与战友们共同努力 , 打出了24发全部命中靶标的好成绩;最后一组出场的703车组驾驶员沈子豪只有20岁 , 是队里年龄最小的 , 而他驾驶的坦克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 。
不特意挑选参赛部队和官兵 , 让更多基层年轻官兵走向国际赛场 , 这一举措折射出我军自信心的提升、成绩观的嬗变 。
在网上直播平台 , 不少收看比赛直播的网友关注参赛成绩的同时 , 也在热议比赛中出现的争议裁决 。 然而 , 参赛官兵从容淡定 。
当时虽然有争议 , 但是大家都感到 , 只要能展示出我们平时的训练水平 , 真正提升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就是收获 。 坦克两项比赛中方教练员邰莹说 。
采访人员在多个项目比赛现场发现 , 不管是指挥员还是普通队员 , 讨论最多的是比赛中的发挥表现 。 正如开赛前大家所说的那样 , 不再唯成绩论唯奖牌论 , 淡化输赢 , 不争一时得失 。 这种平常心背后 , 是真正把赛场当作学习借鉴的平台 , 在与高手过招中把别人的优点和经验拿过来 , 帮助自己练就真功夫、硬本领 。
各方评赛
中国参赛队在本届比赛中 , 展示了实力 , 树立了形象 , 传播了友谊 , 也全面展现了在改革强军实践中 , 我军官兵焕发出的新面貌新气象 。 同时 , 借国际军事比赛这个平台 , 我们与各参赛国同台竞技 , 增进了解 , 加深友谊 , 互学互鉴 , 共同提高 , 对我军实战化训练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
——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指挥组组长赵鹏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