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新冠病毒大流行再次证明:控制传染病需要全球合作

新华社北京9月8日新媒体专电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2日发表了题为《传染病及其控制:在希望与失败之间》的报道 , 传染病的控制及其完全消失的可能性是一个当代观念 。19世纪以来 , 我们一直在为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原因和传播机制以及推动疫苗等预防手段的发展而努力 。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运动带给了人们极大的希望 , “可预防疾病”的概念应运而生 。诸如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之类的有效抗菌疗法的逐步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医学的信心 。克服传染病作为主要致死原因的可能性似乎是存在的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根除这些传染病的尝试通常并不成功(如钩虫病、黄热病、疟疾等) , 只有天花已被正式消灭(1980年) 。
【传染病|新冠病毒大流行再次证明:控制传染病需要全球合作】不过消灭天花策略中的一些局限性表明需要进行一些改变 。必须将针对各种疾病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结合起来 。还应加强稳定的监控体系 , 以便发现和调查病例 , 并在暴发新疫情时立即采取行动 。
在此基础上 ,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倡议 , 这是在获得有效疫苗很多年后开始的 。该战略于1988年启动 , 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成功 , 如美洲(1994年)、西太平洋(2000年)和欧洲(2002年) 。一周前 , 世卫组织宣布 , 非洲的脊髓灰质炎已经成功“清零” 。
不过 , 在成功消灭天花后 , 人们对消除传染病的乐观态度却有所减弱 。在1980年代 , 人们开始谈论“正在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新疾病)和“正在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和梅毒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每年杀死近27.5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的疟疾是根除策略失败的又一力证 。
当前的理论和流行病学方案还不够 , 急需新的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 , “发病学”的概念很有用:疾病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 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决定的现实 。
因此 , 消灭一种或多种疾病意味着打破与某些种群中存在的其他细菌的生态平衡 。这促进了由一些此前并不那么重要的病原体引起的新疾病的出现 。
其他一些因素也促进了传染病的发展 。其中包括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畜共患病、健康全球化、社会经济不平等和文化问题等 。21世纪初出现的一些病毒引发的疾病以及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就是很好的证明 。
历史告诉我们 , 孤立的科学技术行动并未奏效 , 只有整体和协调的方法才能解决似乎早在50年前就接近消失的健康问题 。【编辑:王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