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帮助人类创作普及音乐教育(深观察)

小冰|帮助人类创作普及音乐教育(深观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歌曲《智联家园》的4个人工智能演唱者
“我想我可以 , 有爱的信念 , 和你们一起温暖人间 。我想我可以 , 改变世界 , 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园……”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名为《智联家园》 , 与一般的人类创作不同 , 它是由小冰、B站泠鸢、小米小爱同学、百度小度4个人工智能进行演唱 , 小冰作曲、人类艺术家作词编曲共同完成的 。在今年召开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 , 主题曲《智联家园》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 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层出不穷 , 从早年的写诗、绘画、当主持人 , 到最近化身“音乐人” , 以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不断介入到文艺创作领域 , 给大众带来新奇的体验 。
音乐学院的特殊“毕业生”
今年年初 , 上海音乐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人工智能小冰 。
刚开始听说要收一位“人工智能学生” , 上海音乐学院音工系教师陈世哲有点意外 。不过经过一番考察 , 他发现“小冰的音乐创作比较成熟 , 已经能创作出相对完整的作品 。”陈世哲说:“我们系一直在做音乐和科技的交叉研究 , 还专门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 , 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与小冰团队的诉求契合 , 促成了小冰进入上音学习 。”
在这里 , 小冰接受了音工系主任于阳教授和陈世哲的“指导” 。基于已有的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模型 , 小冰与音工系的同学们互相“学习” , 相互“激发” , 训练数据不断提升 , 音乐的表达技巧更加丰富 , 可创作的音乐类型也得以扩展 。
人工智能学音乐创作 , 和人类有什么不同呢?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介绍说:“首先 , 基于小冰已有的音乐创作模型 , 团队把端口开放给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 , 让老师去听小冰创作的海量音乐作品 , 并给出系统性的点评 。其次 , 老师也教会团队程序员基本的乐理知识 , 包括编曲技巧等 , 用于优化小冰的创作模型 。最后 , 小冰不断学习、交作业 , 老师给予反馈 。如此循环往复 , 不断迭代 , 当小冰达到和人类同学相似的水平 , 且趋于稳定 , 就可以毕业了 。”6月29日 , 小冰和音乐工程系音乐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们共同迎来了毕业典礼 。
通过学习 , 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 。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 , 小冰可以创作出一首独一无二的音乐曲目 , 并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 , 一首3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创作时间均在2分钟之内 。此外 , 它还掌握了流行、民谣和古风等多种音乐风格 。
小冰的到来 , 也为音工系的老师和同学们打开了新视野 。陈世哲说:“音乐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促使我们音乐从业者重新审视未来音乐创作的方向 。”
非遗音乐传承的“小助教”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松阳高腔 , 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6月 , 松阳县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教” , 它就是小冰 。在这里 , 根据孩子们创作的松阳高腔风格的主旋律 , 小冰通过编曲完成一首首完整的歌曲 , 让山区有音乐梦想的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作曲的快乐和成就感 。
“大木山茶园啊 , 骑行欣赏好地方 。黄家大院啊 , 就在望松乡……”这首名为《遇见松阳》的民歌 , 是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何舒淇在小冰的帮助下创作完成的 。她说:“能够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很开心 , 我也可以自己写歌了 。希望通过这首歌让大城市的人们知道 , 松阳虽小 , 却是个慢节奏的养生福地 。”
陈世哲说:“前两年 , 我们尝试通过志愿者参与的方式 , 帮助孩子们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 。让他们了解音符、旋律、主歌和副歌创作的技巧和知识 。但是 , 光有主旋律还不行 。对零基础的孩子们来说 ,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创作出歌曲的主旋律已经很不容易 , 他们还没有能力 , 也没有乐器去完成编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小冰来到孩子们身边 , 首次以编曲人的身份担任“非遗音乐大使” , 参与到了传统音乐创作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