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学区房学位“用完”,谁在辜负公共教育资源?

_原题为 学区房学位“用完” , 谁在辜负公共教育资源?
作者:王钟的
花费高价买了学区房 , 孩子入学时却被告知“学位”用完 , 无法入读开发商宣传的学校 , 这是辽宁省抚顺市温莎公馆项目多位业主的真实遭遇 。 据当地政府部门的回应 , 当初所有给予项目方的优惠学位政策已经全部履行完毕 , 业主子女应当按所属学区入学 。 抚顺市新抚区区委宣传部还回复称:项目方确实存在虚假宣传、擅自扩大优惠政策签订购房协议等违规问题 。 区里相关部门已经要求企业立即整改 ,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下达了处罚决定 。
围绕学区房的诸多故事中 , 这个新闻虽然有特殊情节(政府为盘活烂尾楼盘而提供优惠学位) , 却并无太多新意 。 现实中 , 利用学区房开展营销的房地产开发商大有人在 , 一些开发商甚至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入驻的情况下就给客户画饼 , 达到提高销售价格的目的 。 围绕“学区房”无法兑现入学资格的纠纷 , 在房地产交易中也时有发生 。 在这一过程中 , 被辜负的是公共教育资源 , 受影响的则是适龄入学儿童 。
既然当初政府明确了名校学位的名额 , 那么开发商在开展营销宣传时 , 就应当明确有关政策 , 告知客户的购买风险 。 一味宣扬可以就读名校的机会 , 却不告知优惠政策的有限性 , 开发商无疑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 不管怎样 , 对很多买房者来说 , 添置房产是一辈子的大事 , 谁又会想到所谓“学区房”只是短期、有限的优惠 , 过期不候呢?
从原则上说 , 开发商能够为客户提供的 , 应该是楼盘及小区范围内的环境和配套设施 , 至于小区对应的学区划分 , 本来就不在开发商的主宰范围内 。 换言之 , 一个有良知的开发商 , 本来就应该对学区房的宣传持以审慎态度 。 尤其在政府调控力度大、学区政策变化频繁的当下 , 学区房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 一个项目开发时属于一个学区 , 建成时被划为另一个学区 , 或者从单校划片变成多校划片 ,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 。
当然 , 对于购房者而言 , 在买卖学区房时也要持有一份清醒态度 。 首先 , 既然学区房作为划片入学的产物客观存在 , 那么购房者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 , 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教育而选择所谓学区房 , 并无太多值得苛责之处 。 不过 , 任何有理性的购房者 , 都要明白买学区房终归是短期的、存在一定投机性的做法 。 无论是教育界 , 还是政府有关部门 , 都在想方设法淡化学区房因素 , 努力平衡公共教育资源 。
然而 , 在复盘这一纠纷时 , 容易忽略的还有当地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 当初 , 是政府为了解决烂尾楼盘的问题 , 提供了若干优质学位 。 也就是说 , 政府本身也把学位当成了一种促进政策调控的资源 。 作为公共资源 , 学位本不应当成为交易的筹码 。 何况 , 政府的职能应当是平衡校际差距、化解公众的入学焦虑 ,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 利用公众的入学焦虑解决眼前的问题 。 如今 , 面对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 , 政府部门不宜袖手旁观 。
无论如何 , 开发商虚假宣传的事实已经成立 , 接下来 , 广大权益受损的业主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 追讨自己为此蒙受的经济损失 。 对于业主来说 , 也要认清眼前的现实 , 不应因经济纠纷而耽误子女正常入学 。
【学位|学区房学位“用完”,谁在辜负公共教育资源?】而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 这件事情也理应成为一个警示 , 那就是不要把公共教育资源当成实施公共治理的筹码 。 实施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方法 , 平衡公共教育资源 , 才是政府应当坚持的施政方向 。 否则 , 一边打压炒学区房的不良倾向 , 一边又把学区房当成解决眼前问题的手段 , 就会前后失据 , 造成更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 。 只有各方面都不再把“学区房”当成谋求利益的翘板 , 教育焦虑才能得到纾解 , 公关教育资源的平衡才能走上良性轨道 。 (王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