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重建一个北宋东京吗?

看了《东京梦华录》里面描述的东京 , 我有种感觉 , 那才是醉生梦死的繁华大都市 , 而不是象我们现在这样人人被限制在楼房里面出不来 。 如果我们拿一个城市作为试点 , 重建一个北宋东京 , 再看看这个城市的人 , 他们生活质量怎样 , 以后再全国推广 。东京梦华录》序(宋)孟元老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 , 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了京都 , 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 。 我逐渐长大 , 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 。 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 , 京城里人口密集 , 物业繁华 。 垂着童发的小孩儿 , 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 , 没有经历过战争 。 节日一个接着一个 , 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 。 华灯齐放的良宵 , 月光皎洁的夜晚 , 瑞雪飘飞之际 , 百花盛开之时 , 或者是七夕的乞巧 , 或者是重九的登高 , 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 , 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 , 放眼所见 , 到处是青楼画阁 , 绣户珠帘 。 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 , 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 , 镶金叠翠耀人眼目 , 罗袖绮裳飘送芳香 。 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 , 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 , 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 。 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 , 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 。 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 , 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 , 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 。 花光铺满道路 , 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 , 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 。 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 , 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 。 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的机会 , 是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的时候 。 而且还能够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 。 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 , 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 。 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 , 迷恋于游玩胜地 , 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 , 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 , 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 , 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 , 情绪郁闷而低落 , 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 。 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 , 每逢佳节是的人物风流倜傥 , 人情和顺畅美 , 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 。 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 , 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 , 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 , 不以为然 。 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 , 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 , 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 , 那就的确太可惜了 。 因此 , 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 , 编成一集 , 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到当年的盛况 。 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 , 我如今追思往事 , 回忆起来怅然伤怀 , 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 , 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 , 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没有去过的地方 , 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 , 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 。 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 , 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 , 那真是不胜欣慰 。 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 , 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 , 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 , 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 。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 , 岁在丁卯 , 大年除夕之日 , 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