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 。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 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 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诸侯国 , 基本上都被周边的大国兼并了 。 到了春秋末期 , 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 , 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 , 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 。 与此同时 , 田氏代齐的发生 , 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 , 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 。
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
文章图片
在战国时期 , 战国七雄的激烈较量 , 为名将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 不过 , 对于战国时期的名将 , 不少因为功高震主这一原因 , 所以没有获得结局 。 比如五国伐齐之战中 , 乐毅因为立下了赫赫战功 , 遭到了燕惠王的猜忌 , 所以被迫离开燕国 , 投奔了赵国 。 在乐毅之后 , 田单成功恢复齐国 。 可是 , 立下奇功的田单 , 也因为猜忌而离开齐国 , 投奔赵国 。 而就赵国名将李牧 , 功高震主之后 , 又因为秦国的反间计 , 最终被赵王迁斩杀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同样是功高震主 , 为何白起被逼自尽 , 王翦却能够善终呢?
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
文章图片

首先 , 功高震主 , 汉语成语 , 意思是功劳太大 , 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对此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 , 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在西汉初期 , 功高震主的韩信 , 就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 。 但是 , 在韩信之前 , 白起、王翦这两位功高震主的武将 , 则是一个被逼自杀 , 另一个功成身退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作为秦国赫赫有名的武将 , 白起和王翦的结局之所以截然不同 , 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一方面 , 对于功高震主的武将来说 , 如何打消君主的猜疑 , 成为其最终能够什么样结局的关键 。 其中 , 就王翦来说 , 显然明白如何打消秦王嬴政这位君主的猜疑 。
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
文章图片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 秦王嬴政召集群臣 , 商议灭楚大计 , 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 , 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 , 秦王政大喜 , 认为王翦老不堪用 , 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 , 南下伐楚 , 楚将项燕以四十万楚军应对二十万秦军 。 王翦因此称病辞朝 , 回归故里 。 不久之后 , 年轻气盛的李信 , 果然在楚国的战场吃到了败仗 。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 , 秦王嬴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 , 向王翦致歉 , 并答应加兵请求 , 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秦王嬴政之所以一开始没有答应王翦的请求 , 是因为60万大军已经是秦国的所有精锐力量 。 作为一位君主 , 秦王嬴政自然不放心将这些大军交给一位武将 。 换而言之 , 如果这位武将造反的话 , 秦王嬴政连反制的力量都没有了 。 因此 , 尽管李信吃到了败仗 , 不过 , 王翦明白 , 秦王嬴政还是对自己心存疑虑的 。 于是 , 王翦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 , 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 , 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分了 。 不过 , 王翦的部下 , 显然没有王翦这么高超的情商 。
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
文章图片
【情怀历史|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同样是功高震主】对此 , 王翦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 , 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 , 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 , 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 , 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 王翦领兵伐楚 , 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 , 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 。 一年后 , 王翦出其不意 , 一战就击败了楚国大军 , 并在之后成功消灭了楚国 。 而在之前 , 王翦已经率军消灭了赵国、燕国等诸侯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