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山|从天安门到五龙山,1600多公里,他们用脚步丈量使命( 二 )


井里 , 存放着各时期的缆线 。
缆线上 , 悬挂着刻有缆线信息的金属标牌 。早期的缆线 , 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
从标牌上的时间刻度里 , 人们可以找到历史的记忆——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阅兵……这些缆线始终提供着稳定、可靠的通信信号 。
能够在这个岗位工作 , 张鲁超和家人都非常自豪 。
400多公里外的山东东营 , 张鲁超老家的客厅茶几上 , 摆着一张父母特意冲洗出来的照片 。照片上 , 是全家人在天安门前的合影 。
巡逻在长安街上 , 战斗在人井之下 。
长安街上的巡线兵 , 坚守的是一份事业 , 更是一份初心 。
害怕和喜欢之间 , 藏着他的青春痕迹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预报 , 预计本市将出现入汛以来最明显降雨过程……暴雨将至 , 请广大市民朋友注意出行安全 。”
刚进入雨季 , 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今年首个山洪灾害预警 。
看到手机上弹出来的消息 , 上士陶明俊心揪了一下 。
“雨下得越紧 , 心就越揪着 。”今年连续强降水 , 拉响了全国的防汛警报 。
对于陶明俊和他的战友而言 , 揪心是对自然的敬畏 , 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 。
看着桌上的晚饭 , 再想到井下那些缆线 , 陶明俊手里的筷子变得沉重起来 。他想起3年前那个盛夏——
夏夜 , 突如其来的大雨 , 吵醒了本该平静的城市 。
地上 , 满是被雨水打落的树叶 。短时间的强降水 , 猝不及防地灌满了整个城市 。雨水从房檐倾泻下来 , 像是排水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 。
踩着积水 , 冒着大雨 , 陶明俊和战友们紧急出动 , 巡检缆线 。
看着蓄满水的通信人井 , 他们有点犯愁 。井下的缆线已经告急 , 抽水速度却始终赶不上积水速度 。
未知 , 最让人恐惧 。水下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 没人知道 。但想到浸泡在水中的缆线接头 , 陶明俊一咬牙 , 跳了下去 。
“真正站在大雨中的通信人井里 , 你会对‘倾盆大雨’这个词产生新的认知 。”雨水不停打在脸上 , 像小石子一样抽得他生疼 。
凭借对井下构造的了解 , 陶明俊摸索着踩到井边的金属托架上 。
“缆线很沉 , 为了防止缆线接头受潮 , 我一点点把它往上挪 , 举过头顶 。”井里的水漫过了陶明俊的下巴 , 他只好不停地往外吐水 。
大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 陶明俊举着缆线的手没有放下过一次 。等爬上井来 , 雨水混着污水从脸上滑落 , 他却笑了 。
思绪回到餐厅的饭桌前 , 陶明俊抓紧吃了两口晚饭 。晚上 , 他还要带队进行夜间巡逻 。
在连队的车棚里 , 停着很多老式自行车以及军绿色电动车 。它们 , 是巡线官兵无言的战友 。
这些车的储物篮里 , 常备着独属于巡线官兵的一样“战略物资”——藿香正气水 。
“炎炎夏日 , 井下的水却很凉 。中暑是常有的事儿 。”陶明俊说 。
巡逻路线很长 , 最短的线路单程也超过20公里 。除了喝预防药品 , 寻找树荫也是他们的“独门秘诀” 。
等红灯的间隙 , 陶明俊把车停在一片绿荫下 , 从车上站了起来 。
平时巡线时久坐是难免的 。到了井下 , 空间又十分狭小 , 也没法直起腰来 。这让巡线兵们养成一个习惯——尽量站着 。
害怕下雨 , 喜欢站着 。
陶明俊的害怕和喜欢之间 , 是献给国防通信事业的7年青春 。
“我想看看故宫的雪”
天地一素白 , 留红于宫中 。
年初 , “故宫的雪”在网上持续“走红” 。这个高频词也传到了上等兵吕书阳的耳朵里 。
其实 , 他们的驻地离故宫并不远 。看到大家纷纷走进故宫观赏、留影 , 这位“00后”羡慕极了 。
朱墙碧瓦 , 寒枝白雪 。
雪中的故宫让人惊艳 , 李昊天巡逻的路线 , 有时和故宫仅隔着一条护城河 。吕书阳却从未去过故宫 , 甚至没有亲眼见过天安门 。因为 , 他的巡逻线路和故宫的方向恰恰相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