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之唐诗宋词及元曲,格律演变的规律问题
论中国文化之唐诗宋词及元曲,格律演变的规律问题。
某网友关于诗词格律讨论中的回帖:《雪》唐.李白天地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本人回复:这是唐朝张打油写的打油诗 , 是诗体裁的一种 , 讲究理顺和口顺 , 理顺、口顺心就顺 。 写诗 , 最重要的就是自然、天真中的悠然自在 , 这既是古风 。汉文化的五音 , 能自然展现万事万物的本质与深层次的意境的时候 , 所谓天衣无缝就超越格律的局限了 。 除了意境高深自然契合格律而天衣无缝的 , 将汉语音严格规范成公式的本身 , 就是行将就木 。 这个时期 , 出现李白就是破除书呆子成见 , 返回唐诗大道无形本来面目的 。但是 , 唐诗的基本格局也就是韵脚是必须的 , 只不过有的韵是半韵 , 就象音律中的第四音“法”和第七音“西” , 这个一些人就不懂了以为不合韵律 。诗的平仄 , 对应这个人精神层面的阴阳的理顺 , 心神平衡的人 , 能不带观念的观察问题的时候 , 本性一面自然的显露就是诗意 。心态不平衡的人 , 写的诗词一定就是情绪化的不完善 , 东一句、西一句的没有主线贯穿语境 , 也不合诗词的基本和谐的音律规矩 。 你们看看很多有名的现代诗就是这样的没头没脑的 , 一个人迷失了真我 , 就是这样的神经质 。当今一些人 , 神经质的表现的本身就是被外来邪念、观念干扰的神智不清 。 人真正的真我心境是清净的!因此 , 古诗真正的神品都是自然、天真而悠扬、淡泊 。 这就是真我本性对外在事物的看法 , 所谓的神韵 。中国文化是意境文化 , 人的意境从哪里来?不懂这个问题的 , 根本就不会写诗!词 , 是诗余 。 是排遣情绪用的 , 不同的词牌对应不同的情绪 , 《满江红》的壮烈与《虞美人》的愁而无忧的流畅 , 形成对比 。为什么唐朝以后宋词盛行?根本原因 , 就是中国文化达到理性的最巅峰以后的开始往下落 , 走向阴盛阳衰的情绪化了 。 宋朝的情绪化 , 还是有高规格的理性存在 , 进一步下落到元朝形成的元曲 , 元曲的格调即是文人情绪化堕落到市井的世俗化!这本身也说明:汉语的理性 , 体现就是它自然的格律 。 打油诗、顺口溜、莲花落、唐诗宋词、元曲的格律不同 , 是因为其理性达到的高度之不同 。理顺这个诗经、汉赋、唐诗宋词过渡期间的元曲的文化发展的规律 , 本质就是中国人在唐朝理性高度的成熟以后 , 再下落到宋朝的情绪化、然后进一步到元朝的市井的世俗化以后的堕落过程 。“阴阳反背 , 阴盛阳衰”这个堕落的过程直到近代中国 , 我们中国近代知识份子的言行连市井的江湖流氓都不如了 。 这就是中国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 , 体现在宋词及文人意境、文学体裁上的自然显现 。诗 , 身在红尘言入寺庙以后的境界中的自然产物 , 不是人有为的东西 。天在下雨 , 小诗一首以应景:疏雨凉风冷茶 云淡清光无话方外自有真境 静观盛世残花
推荐阅读
-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一个重要根源就是酒桌饭局
- 每天读宋词|河南老人无偿捐1136亿,生病想住高级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 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 日本|被写入日本教科书的唐诗,日本人民倒背如流,为何此唐诗独受追捧
- 日本文人的中国趣味
- 把中国文化军事思想的精神保留下来
- 中国人处世的“术”与“道”
- 余秋雨和他的《中国文化课》
- 从中国文化揭示的人生真相,看“奴隶”的本来面目
- 为什么有人挖空心思的攻击中国文化和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