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我觉得如何看待自己都是通过如何看待其他地方来界定的,也就是一线的体验是二线或者三线城市衬托出来的。我们说一线城市,那是因为有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如果大家都叫一线城市,那么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必须在对比中谈。就我住在广州而言,我的感触是生活很方便。说几件事情:上个月去青岛呆了一个星期,就住在五四广场附近。按理说,这是城市中心。旁边高楼林立,有世界贸易中心、市政府,还有什么海邦万航之类的,硬是前后找不到一家便利店,买瓶水都很困难!还有诺大的石老人海水浴场,淋浴非要收费。许多游客只能够在洗手间冲水,结果导致景区把洗手间的水龙头封了。也就是说,你只能方便,不能洗手!第二海水浴场也一样,要冲水,你出钱呀!这个月去了一趟贵州,也是住在很好的一个酒店,离火车站很近,这回杂货店倒是有了,但是找来找去,酸奶只找得到蒙牛,且品种非常少。孩子一直喝的是卡士,我们也就只能买个蒙牛给他喝了,聊胜于无。去杭州打车,按理说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结果拒载相当普遍。不仅如此,打车还要拼车。至少我在广州没有碰到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以上对比,是衬托不出来一线城市的所谓体验的。谢邀!
■网友的回复
上班三个小时的话你应该考虑换个地方住。莫名其妙的累可能是上班路上耗费完了精力。光上班就三个小时,上下班加起来六个小时。我怀疑你每天上班工作的时间,除却休息聊天之外,有没有六个小时的集中精力纯工作时间。如果是上下班加起来三个小时,这在上海应该比较正常,不过同样建议通过努力换到更近的地方。所谓的打拼,努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积累,比如在上班路上这样的辛苦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进步。同样的,应该审视自己每天的辛苦和努力,有哪些是提升,哪些是可以改善的。免得每天瞎忙活。
■网友的回复
九月,中秋过后,我南下广州上学。
坐车,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旅客逐渐从视野消失,我才恍然发现泉州已经离我而去,我根本就来不及回味这座城市的气息。
广州,对我来说就是书上那几段苍白的描述,经济,繁华,时尚,这些词汇都无比抽象,像历史书上那幅我看了无数遍怎么看都没看出花样的《向日葵》。
“你也是到广州去上学?”我侧过脸,打量着邻座的旅客轻声问道。简约的衬衣上印着一行我看不懂的英文,黑织的五分裤,还有一双我看不出什么牌子的帆布鞋,圆框的眼镜加上他那略显青涩的面庞将他的学生气息衬托得一览无遗。
“我吗?不是,我是到广州转机,然后去伦敦读硕。”他平静的回答到,沉静内敛没有丝毫张扬的气息。
【一线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常年居住在福建泉州,小学中学都是在这个东部沿海的三线城市上的。故乡是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一个小县城。
家里往上数三代也没有一个大学生。跟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样,这样卑贱的人生是不值得去揣测的。
或许是位置偏僻的原因,身在远离都市繁华的故乡学子似乎更懂得读书的价值和努力的意义。近些年来也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实现阶级跨越的同乡。
我那些离得不太远的同辈亲戚好几个去了川大,浙大。而身他乡的我却不合时宜的去了广州的一个不入流的大学。
然而这一切对于我来说,不过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因为学校层次的差别,使我在面对这个中国前五十211大学毕业,并且即将去世界前10的大学读硕的领座时。心里不免还是多了几分自卑,同时也多了对他几分艳羡和敬佩。
经过几番闲叙,得知了他姓黄,暂且叫他h兄吧。
h兄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此行是去广州亲戚家暂住,待第二天到白云机场转机去英国伦敦读硕。硕士就读于世界排名第七的伦敦大学(UCL)。
我对一线城市,对广州的认识也就是从h兄开始的。
一线城市的一线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一线,建筑的一线,更体现在人才的一线。你无法确定,那些与你擦肩而过行色匆匆的路人是不是在附近的某栋高楼里书写过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传奇,你也不知道同趟列车的邻座是不是某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五个小时的车程不算长,我们聊的时间也不长,下车前我们加了彼此的微信。当然我也知道,这样浅短的交集,注定我们只能是相识于车厢,相忘于人海。最后,也只能是成为活跃在彼此的朋友圈旅人过客。

到了广州,下了动车第一脚踏上这块土地,我望着人头攒动的车站,并没有生出要站在这座城市最高点的野心和壮志,只是默默说,好好活着,努力学习。
和h兄挥别后,我顺着人流到了地铁站,用手机注册了羊城通地铁卡,扫码进站。掰命杀入人流,最后成功上车。
虽然进站口人头攒动,声势浩大,但走进7号线车厢才发现,其实并没想象中的那么拥挤。座位早已被占光,但站位的空间还算是比较大的。
找到一根没人握扶的立柱,将随行旅行箱挪到身旁,斜靠着立柱用静默掩藏着自己第一次坐地铁的局促。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二十四五岁模样的女人(生)。
朴素的鸭舌帽,性别模糊的厚跟板鞋,掩去眼神的黑框眼镜,女人(生)明显跟我们这群乘坐地铁的学生平民不是一个圈子。
这样的一个带着清冷高贵气质的女人(生)出现地铁里显得气质迥异。像她这样的人,出入本应该乘坐更符合自身气质的交通工具的。我如是感慨。
女人(生)随身携带着一个两层的旅行袋,因为视角和她时而挪动布袋的原因,我隐约的能看见布袋的上层放着两本书,以及着两本书的书名。
我身高一米七左右,在人堆这是一个希拉平常的身高,因为作息不规律,经常晚睡所以我皮肤也不是太好。
即使放低她那堪称苛刻的审美眼光几个等级,我也挤不进英俊的行列,如果把我放进城市人海,哪怕她记忆力卓越显著估计也很难产生清晰的印象。我不免自贬的想到。
将目光转移到车厢前面,有相互依偎的情侣,有戴着airpods听着音乐轻晃躯体自嗨的潮男,还有一个时而低头看手机时而同我这般打量四周的矮小男人。
那个长相严格超出年龄界限的矮小男人和我有几次短暂的目光交汇。这种随意的一瞥,没几个人会在意。当然他也有可能如我感慨他一般,感慨着我,谁知道呢......
广州的地铁很快,十几分钟后,地铁就到了汉溪长隆。我要下车换乘3号线,气质迥异的女人也下了车。
拖着旅行箱到上了电梯,回头看去时,那个气质独特的女人(生)正在打着电话。说话时,露出了她久违的灿烂笑容。
上了二层,没有过多的停留,我老实的拉过旅行箱给后面的着急的行人让路。然后转身向3号线入口走去。
对于这个旅行袋中始终放着一本《双城记》和一本《权力意志》的女人来说,一见钟情啊,缘分啊,这些玩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东西,癞蛤蟆都眼巴巴等着不计较外貌的天鹅降落,可哪里知道到了这个境界的天鹅基本上都对所有蛤蟆甚至是天鹅不感兴趣了。

三号线是真的挤。
“大城市放得下灵魂,容不下肉身”说这话的人,或许曾经也被拥挤的3号线地铁人流摧残过。我不免无趣的想到。
拥挤的车厢,聒噪的人声使我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细查和思考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
拖着疲惫的身体从铁口出来,终于看到了广州地面的阳光。看着体育西来来往往的人流。不免想起了那个在地铁里有过匆匆几瞥的矮小男人,叹了口气。
在广州多少人如他那般消失于人海,像他这样的人在将近3000万人口的庞大城市中,无异于一粒活着无人注视,死了也没人在意的微小灰尘。
我对广州的深刻印象,不是在看到珠江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时,也不是在看到世界闻名的广州塔时。而是开始于这些在列车路遇的,书写生活或者被生活裹挟旅客行人。
欢迎各位一线的旅人,关注公众号 阅七品
一起述说你和一线城市的故事 欢迎投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