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二 )

  明代版画发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大画家纷纷为雕版作画 , 这在以往是极少见的 。 尽管宋代画家的绘画水平很高 , 两宋画院名家甚多 , 但很少有人涉足版画 。 到了明代 , 大画家唐寅、仇英以及明末的陈洪绶等都为雕版印刷绘制插图 。 此外 , 还有许多名家为各种版本绘制了高水平的画作 , 这在当时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

  明代版画的成熟在时间上比日本浮世绘的兴起早了一个多世纪 , 当这些线条圆润、刀法精湛的版画随着通商货物出现在长崎港 , 令日本画师们大开眼界 。 这些画师中就有铃木春信 。 作为浮世绘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画师 , 与那些以花魁为主角的美人画不同 , 他笔下的美人洋溢着别具一格的风韵 , 她们个个体态轻盈、手足纤巧 , 传递一种浪漫与感伤的气氛 。 这种风格被称为“春信样式” , 代表了当时的流行画风 , 也影响了一代画师的绘画风格 。

  有学者指出 , 铃木春信的人物造型、用线笔意以及略显伤感的样式 , 很可能受到我国明代画家仇英的影响 。 潘力教授认为 , 铃木春信作为江户时代的市井画工 , 究竟能有多少机会接触到仇英的画作 , 尚未可知 。 可能性较大的是 , 由于仇英本人制作过版画插图 , 使得明清版画普遍受到仇英风格的影响 。 而明清版画又随着中日间的通商贸易往来大量流入日本 , 因此铃木春信有可能是在模仿明清版画的过程中无意间接受了仇英的风格 。

  画面背后的生命态度

  中国的姑苏版画深植于市民文化繁盛的城市——苏州 。 明清时代的苏州富庶繁华 , 版画的题材既涉及城市风景 , 也有许多普通的人物仕女 。

  江户时代也是日本历史上平民生活水平、经济水平较高的时期 。 江户画师们不仅从姑苏版画中间接地接触到了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和透视法 , 同时也感受浓浓的市民气息 , 并将自己的绘画题材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他们笔下的美人绘、役者绘、风景画将普通市民的风俗、喜好、趣味和思想一一展现 , 构成了一部江户时期的平民自传 。 正如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所说的 , 万物皆可以入画 。

  不过 , 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版画在社会功能、艺术传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 两者所体现的审美趣味也有所不同 。 中国木刻版画多选取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 , 反映一种乐天知命、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而日本浮世绘则略带感伤 , 展现了日本民族细腻、敏感的性格和对生命的态度 。 日语中的“浮世”与“忧世”同音 , 对于提倡现世精神的江户市民来说 , “浮世”一词非常贴近当时最流行的人生观 。 日本作家浅井了意曾说:即使面临贫困 , 也不用在乎 , 不用沮丧 , 只要随波漂浮 , 这就是“浮世” 。 浮世绘中所表现的那些底层百姓尽力生活、珍惜享受此生有限生命的态度 , 也正是浮世绘至今依然动人的原因之一 。

  此外 , 两国的画师在当时的地位与命运也截然不同 。 浮世绘虽然唯美 , 但在历史上 , 浮世绘的出版曾受到幕府的限制 , 许多题材受到禁止 , 包括一代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在内的不少大家都曾受到当局的拘押和刑罚 , 导致浮世绘画师不敢在画面签下自己的真实姓名 。 在那个时代 , 这份工作并不光彩 。 画师们的生活大都过得很艰辛 , 哪怕是后来成为浮世绘艺术象征的《神奈川冲浪里》的作者葛饰北斋 , 最终也是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一生 。 然而 , 历经浮世艰辛的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 多年后那些几乎沦为废纸、瓷器包装纸的绘画 , 漂洋过海到了欧洲 , 成了欧洲新艺术的引爆器 。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