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资金融巨头继续加码中国
文章图片
疫情期间 , 放眼全世界 , 中国是少有的不断有外商投资金融机构落户的国家 , 许多国际著名的机构都表达了落户的意向 。
【中国|外资金融巨头继续加码中国】外资金融机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 显示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 同时 ,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声音 ,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 , 而中国仍在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步伐 , 这也是境外机构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 。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9月2日宣布 , 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核准 , 成为首家获此执照的美国银行 , 也是全球前五大托管人中的第一家 。 据了解 , 在经过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后 , 花旗将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基金托管服务 。
“作为第一家获得基金托管人资格的美国银行 , 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全球客户进入正经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中国资本市场 。 ”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说 , “中国为全球参与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 而花旗独特的业务优势能够支持他们充分把握这些机会 。 ”
持牌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 , 除新被核准的花旗中国外 , 目前全市场共有基金托管人47家 , 其中券商有17家 , 银行有28家 。 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托管基金的数量占据总数的一半以上 , 拥有绝对优势 。 根据Wind数据显示 , 2019年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基金托管费收入均超过24亿元 。
业内人士认为 , 银行托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的基金代销实力 , 银行渠道依然是国内基金销售的主流 , 特别是中资大行 , 网点覆盖广 , 是基金销售和托管的头部机构 。
资料显示 , 公募基金托管起步于1998年 , 托管机构的托管规模与基金代销能力深度捆绑 。 由于银行强大的基金代销能力 , 券商在基金托管业务上未能有太多收获 。
据了解 , 基金托管合同具有稳定性 , 即一只基金成立之后 , 一般不会更换托管机构 。 这意味着只有增量市场才对后来者有价值 , 资料显示 , 花旗银行在中国提供跨境证券服务已超过20年 ,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花旗已成为基准服务提供商 , 并且全程参与了中国的QFII、QDII、CIBM和证券通等项目的发展 。 可以预想到 , 随着外资大行的加入 ,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 , 持牌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为全球参与者提供巨大的机会
根据2020年4月CerulliAssociates发布的数据 , 公募基金、理财产品和其他资管项目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达约16万亿美元 。 截至今年3月31日 , 中国的个人投资者市场规模已超过2.3万亿美元资产(据IgnitesAsia2020年4月报道数据) 。 汇丰银行(中国)公司、德意志银行(中国)公司也分别于4月10日、4月20日向证监会申请基金托管业务资格 。 此前 ,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10月16日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 。
据介绍 , 为把握全球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机遇 , 近年来花旗持续大力投资于本地托管、清算和基金服务能力 。 “我们很高兴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发挥持续的作用 。 花旗获此业务资格体现了中国继续开放其金融市场的承诺 。 ”花旗亚太区金融市场及证券服务业务主管StaleyStuart说 。
“花旗获得基金托管人资格对我们的全球客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 随着国际性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在中国陆续成立 , 他们需要一个托管人能够提供熟悉且可信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降低风险及减少成本 。 ”花旗证券服务业务亚太区主管DavidRussell表示:“为此我们已在上海大量投入 , 加强证券服务业务的运营 , 我们还将继续扩充本地业务能力 , 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本地基金管理和其他外包服务等不断增长的需求 。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他主动投案,今年7月刚当上副省长……
- 武契奇|塞尔威亚总统武契奇:我在白宫捍卫了和中国的关系
- 中国江苏网|疫情诉求主入口,“12345”经历了什么?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颠覆!午睡千万别超过这个时间!当心引发致命疾病…
- 赵立坚|赵立坚:美国以莫须有借口抓捕中国企业高管 连一个弱女子都不放过
- 国际事今日看|美国一杯羹都分不到,只信任中国!埃及送来3000亿大项目
- 中国新闻网|港中大研究表明部分新冠患者康复后粪便内病毒仍具传染性
- 今天国际超大事儿|却向中国讨说法,希望中国能网开一面,美国60家企业破产
- 中国青年报|专升本再迎大规模扩招 高职生热衷升本该怎么看?
- 解放网|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注定成历史罪人,蓬佩奥威胁将进一步限制中国留学生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