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改革者的精神最应被铭记和继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的榜样力量弥足珍贵,改革精神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源头活水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采访人员 王健生 文/图
【改革者|改革者的精神最应被铭记和继承】“如何纪念经济特区40周年?我认为,改革者的精神最应被铭记,特别是老一辈改革者敢闯敢试、勇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和担当 。”8月3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总结座谈会上表示,改革者的榜样力量弥足珍贵,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我们仍然要呼吁这种精神,仍然要致敬这样的改革者 。
改革者|改革者的精神最应被铭记和继承
文章图片

▲8月3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总结座谈会上发言 。
改革精神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源头活水
“直到今天,每每提到深圳两个字,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一句话:‘惟有牺牲多壮志’ 。因为很多改革者付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才有深圳经济特区的今天 。”盘和林说,改革者敢闯敢试、勇担风险的故事至今在深圳经济特区俯拾皆是,这种精神,就是深圳发展的源头活水 。
经济特区在今天看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美丽画卷,但在当时却是惊涛骇浪 。
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习仲勋一行说:“可以划一块地方,叫特区 。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正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突破重重阻力,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而且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了成功经验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盘和林谈到他在海口施茶村听到的一句话:“不嫁金,不嫁银,缸多就成亲”,这个“缸”说的是腌酸菜的缸 。“这句俗语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施茶村物质极度匮乏的现状 。这次我们走访了一些展馆,看到了真实的历史资料,也听到了一些故事,可以说5个经济特区当初都是物质极度匮乏的 。因此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更要珍惜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制度创新是经济特区最重要使命
经济特区发展没有终点,新时代经济特区如何“特”下去?盘和林认为,一要靠硬核的技术创新,二要靠制度创新 。
“硬核技术获取没有捷径,市场也换不来技术,核心技术实际上靠产业链的分工也难以获得,尤其核心卡脖子的技术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了深圳在技术性创新投入方面,特别是基础性、原始性创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由此可以看到深圳技术创新要素聚集的希望,看到深圳乃至大湾区创新的前景与未来 。”盘和林说,技术创新是培植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
盘和林说,经济特区在法律授权的框架内进行制度性突破的改革空间还很大,这也是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使命,经济特区今天最重要的使命是制度创新,为全国的改革先行先试 。
“产业始终是经济特区的根基和生命线,没有产业谈制度改革、谈服务贸易,很容易导致空心化 。”盘和林认为,深圳经济发展到今天,仍在不断夯实产业,这给汕头、珠海、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很好的启示 。他举例:比如海南医疗创新先行区,医疗创新制度前所未有,基本上打破了医药创新方面大部分瓶颈,有非常大的产业落地优势,希望能抓住机会形成医药产业,而不仅仅局限在医疗旅游服务 。比如汕头,在贸易结构和产业链新一轮的布局中,可以充分发挥海港优势,将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作为主要动力,推动汕头与东南亚及国内沿海港口的资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的产业合作区 。“经济特区要做区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领头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