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松韵|借谭松韵妈妈被撞案营销:别拿流量玩法践踏司法严肃性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借谭松韵妈妈被撞案营销:别拿流量玩法践踏司法严肃性
谭松韵|借谭松韵妈妈被撞案营销:别拿流量玩法践踏司法严肃性
本文插图

▲截图来自微博
近日 , 演员谭松韵的母亲被撞身亡一案公开开庭审理 , 备受关注 。 此次庭审的直播播放量超千万 , 传播度甚广 , 而围绕庭审的很多细节和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 , 更是让此事件连续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 引发网友热议 。
而在网上 , 各种“内幕说”、“阴谋论”也借势抬头 。 在有些大V的渲染下 , 该案似乎“猫腻多多”、“‘爹’影重重” 。
事实表明 , 有些人在借此带节奏 。 9月2日 , @微博管理员发布消息称 , 在谭松韵母亲被撞案中 , 有个别账号搬运其他平台有悖基本事实的内容进行恶意营销 , 对相关账号进行禁言三个月和永久禁言的处理 。 经与庭审视频记录进行比对 , 有4个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与事实不符 , 因发布不实信息且性质恶劣 , 依据微博社区相关规则 , 予以永久禁言 。 其中包括粉丝数高达1017万的账号@圈内扒爷 。
此外 , @谭松韵后援团作为官方粉丝组织 , 非但不能正向引导粉丝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支持明星 , 反而发布有悖事实、煽动情绪的内容 , 扰乱社区秩序 , 鉴于其随后主动删除了有关内容并作了声明 , 给予禁言三个月的从轻处罚 。
仅看一些臆测的内容 , 很多人就开始义愤填膺——没成想 , 原来所谓的“内情内幕”只是营销号的杜撰 。
而这 , 足以引发公众对正当庭审监督与借力营销边界的审思 。
带节奏的多了 , 基于事实的判断就会少了
因为有名人效应的加成 , 有肇事司机身份背景传言的“撩拨” , 公众对此案的关注热度 , 远非那些普通肇事案可比 。
而当地法院直接上网直播 , 以阳光司法去直面与回应民众对办案不公的疑虑 , 也是正确打开方式 。 事实证明 , 庭审直播的围观人数能达到千万级 , 也让该案成了一次难得的普法良机 。
【谭松韵|借谭松韵妈妈被撞案营销:别拿流量玩法践踏司法严肃性】整个法庭审理长达9个多小时 , 当地公诉机关、被告人以及谭松韵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 , 多方之间进行了观点的碰撞、对质和反驳 , 对这起关注度很高的案件而言 , 也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 。
庭审原本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司法审判过程 , 但是在这起案件被直播的同时 , 有些***号却借由其中的某些细节故意带节奏、歪曲事实、过度解读 , 让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跟着怀疑办案的不公 , 扰乱了舆论环境 。
如果该案的办理确实藏污纳诟 , 那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 问题是 , 看过庭审过程全程就会知道 , 许多所谓的“疑点”根本就站不住脚 , 有的纯粹是凭空脑补或臆测先行想象出来的 。 尽管平台方对这些恶意营销账号进行了处理 , 但其负面影响仍难消除 。
比如 , 有的***将案件概括成“被告的监控、行车记录仪、毒检物证都没了 , 整个证据链被统一销毁”;“证人口供全是失忆了 , 记不清了”;有的还无端造谣审判长讽刺谭松韵说“反正你也没什么贡献 , 出去吧”;还有的拿被告人的父亲原本是县文联副主席说事儿带节奏 , 臆测整个法庭已经被被告人一家搞定了……
可事实呢?这些有的是子虚乌有的情节 , 有的则是“阴谋论”出街 。 而最核心的质疑点 , 如证据留存与罪名认定 , 都跟专业人士的判断吻合 , 跟“以事实为依据”的轴线不存在太多差池 。
可以说 , 有些***完全不明白相关司法程序以及证据的标准 , 照搬的是“开局一张图 , 后面全靠编”的流量玩法 。 比如 , 用一张被告人在法庭坐姿横靠的截图就脑补说肇事者“有恃无恐” , 整个法庭都被他们家搞定 。
在此事件中 , 综合多方信息看 , 肇事者的认罪态度的确极差 , 也的确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 但仅仅用被告人的坐姿不良就来证明法庭“被他搞定” , 不仅罔顾了司法的严肃性 , 也把司法裁决程序想得太“轻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