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刘作虎回归OPPO,OPPO回到2013( 二 )


遗憾的是 , 2019年OPPO在国内出货量和利润双双下跌 , OPPO并不愿意给沈义人足够的时间证明路线的正确性 。 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去年年底的一封内部信中坦承 , OPPO“被困住了” , 需要“刮骨疗毒”式地复盘 。
回头来看 , 沈义人主导的转型不乏一定的正确性 , 却陷入了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OPPO忽略了自身的天然优势 , 朝着不擅长乃至能力欠缺的方向进行突围 , 沉浸在了自我营造的虚无优势当中 。
所谓的“老将回归” , 像是一次官僚体制的人力资源整合 , 目的恰是帮助OPPO尽快拨乱反正走回熟悉的模式 。
改变在2019年下半年就在悄然进行 。
彼时OPPO进行了一场人事调整 , 主管海外事业部的吴强被调整为全球销售总裁 , 负责代理商渠道、零售和电商;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沈义人被任命为全球营销总裁 , 偏向营销策划和品牌建设 。 OPPO起家的销售渠道重新回到了老将吴强手中 , 沈义人的营销天分仍然被内部看重 , 肩负起了全球营销的职责 。
最终沈义人主管的营销也成了被动的对象 。
有OPPO品牌奠基人美誉的刘列替代了沈义人 , 这位曾经指导了OPPO线下广告、明星代言策略和综艺刷屏式宣传的“教父级”人物 , 带领OPPO回到了熟悉的营销风格 。 刘列到任仅一个月后 , 李易峰和欧阳娜娜就成为OPPO Reno 4系列的代言人 , 结束了OPPO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没有“明星代言”的局面 。
兜兜转转了七年之后 , OPPO再次回到了2013年初的人事布局 。
03
本分还是保守
与OPPO背道而驰的 , 偏偏是沈义人的老东家小米 。
从2019年初卢伟冰加盟小米开始 , 雷军就在组建自己的“复仇者联盟” , 常程、王晓雁、杨柘、曾学忠等曾在智能手机行业留下印记的大佬被雷军招致麾下 , 组成了小米别具一格的高管团队 。
不同的人才理念 , 对应的可能是两家企业不同的文化基因 , 正如小米习惯性为自己贴上“搅局者”的标签 , 而OPPO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分的企业文化 。
陈明永曾经向外界解读过“本分”的内涵 , 其中两条是:“隔离外在的压力和诱惑 , 保持平常心态 , 回归事物的本源 , 把握住我们应该做的合理方向 。 ” “本分要求要敢于质疑 , 敢于挑战 , 通过批判性思考 , 以抓住事物本质 。 ”
所以在激进和保守的杠铃两端 , OPPO的保守远大于激进 , 2018年大胆启用年轻的沈义人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激进案例 。 问题在于 , 激进的策略似乎并不符合OPPO的意志 , 但保守的代价是缺少新鲜血液 , 缺少冒险精神 , 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迟钝 。
比如华为与荣耀 , 小米与红米都是多品牌策略的案例 , 但在研发、渠道、售后等层面早已打通 。 OPPO在2019年下半年 , OPPO商城才升级为欧加商城 , 进驻了OPPO、一加、realme三个品牌的产品;OPPO在线服务正式更名为HeyTap品牌 , 完成了三个品牌在互联网服务层面的资源整合 。
再比如华为、小米的IoT生态早已规模化 , OPPO到2020年才明确IoT布局 , 一口气发布了智能手表、手环、无线耳机、路由器等产品 , 并释放了推出智能电视的信号 。 或许可以迅速形成以OPPO智能手机为中心的“小生态” , 但时间上的迟到以及产品上的同质化 , 难掩OPPO的“跟随者”姿态 。
OPPO的核心症结恐怕并不在于领兵打仗的将军是谁 , 而是战略和战术上的不协调 。 就像在4G到5G的过渡阶段 , OPPO通过持续发布新品、多品牌抢夺市场的战略构想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 战术上的表现却鲜有可圈可点之处 , 新产品的上市节奏屡屡被友商制约 , 加上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的多重失误 , 最终延误了抢夺市场的战机 。
即便是多位资深老将的回归 , 重心仍局限于亡羊补牢 , 用刘列熟悉的风格拯救营销 , 以吴强的影响力巩固渠道 , 通过刘波来“重仓”中国市场 , 再借助刘作虎的人气和威望为产品线带来新的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