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没有美国原子弹 没有苏联出兵 中国抗战就不会胜利?( 三 )


日本|没有美国原子弹 没有苏联出兵 中国抗战就不会胜利?
文章图片

为了增加战时储备 , 为进一步的侵略扩张作准备 , 日本加速了战略原料和物资的储备 。
从1932年至1936年 , 日本铁矿石、废铁、铜、石油和煤的进口分别增长了2.5倍、1.5倍、26.5倍和近1倍 。 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战略原料比重为:废钢铁90%、钢铁半成品45%、铅45%、铀90%、铝18%、石油及石油产品45% 。 美国的战略原料出口 , 大大帮助了日本以扩张侵略为目标的军事工业的发展 。
日本|没有美国原子弹 没有苏联出兵 中国抗战就不会胜利?
文章图片

(图为堆积在伪满新京火车站准备外运的粮食)
据统计 , 1937年 , 日本共生产步枪42754支、机枪2295挺、火炮478门、坦克479辆、飞机1580架、军舰51724吨 , 分别是1931年的10倍、3.2倍、4.3倍、38.9倍、2.8倍和9倍 。 这使得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
由于坦克、飞机等新的技术兵器大规模使用于战场 , 钢铁、石油、各种非金属、橡胶及化工原料等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 成为扩大武器装备生产和维持军队作战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质 。 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充军备 , 实现对外侵略的战略计划 , 从其本国战略资源贫乏的情况出发 , 差不多每次发动对外侵略的战争 , 都把攫取重要战略地区和战略资源作为其首要目标 。 从"九一八"开始鲸吞中国东北的资源 , 到蚕食中国华北的资源 , 从谋划制造各种挑衅事件 , 到不宣而战肢解中国领土 , 都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的贪婪本性--通过侵略战争掠夺资源 , 再通过掠夺来的资源扩充军备和扩大侵略战争 。
3
中国的顽强抗战迫使日本经济全面畸形
"七七事变"爆发后 , 中国便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 。 中日全面开战之初 , 狂妄的日本企图在3个月内 , 仅凭现有的军需储备便可以"解决支那事变" 。 然而 , "七七事变"爆发整整1个月后 , 日军已深切感受到 , 平时所储备的那些弹药根本不敷使用 。 日本政府遂决定追加华北战事预算4亿日元 , 其中1亿日元为弹药费 , 相当于1936年日本陆军弹药采购量的2倍 。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弹药采购订单 , 就必须进行军需动员 。 但日本政府担心军需动员会给产业界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 因此没有立即下达动员令 。 随着中日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 , 日本军需物资的消耗直线上升 , 日本政府才被迫于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31日 , 实施了"支那事变第一次军需动员" 。
日本|没有美国原子弹 没有苏联出兵 中国抗战就不会胜利?
文章图片

(图为日本兵工厂生产火炮炮管)
此次动员除了涉及所有的陆海军兵工厂外 , 还动员了约3800家民营工厂 。 对民营工厂的利用率达到了平时的2.5倍 。 尽管如此 , 日本军需物资的生产补给仍然满足不了战争需求 。 其中武器的满足率为70%、弹药60%、飞机66%、坦克27%、轻装甲车43%、防毒面具97%、卫生器材90%、兽医器材87%、海运器材80% 。
1938年4月1日至1939年3月31日 , 日本被迫追加实施第二次军需动员计划 , 把动员的民营工厂数量增加到4000余家 , 并采取了诸如利用代用品、回收废品 , 乃至降低产品规格的措施 , 希望用降低质量的办法来满足对数量的需求 。 尽管如此 , 却仍然满足不了战争的实际需求 。 至1938年6月 , 连日本中学里用的教练步枪都被日军收回利用 。
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 , 不仅给予了日军以重创 , 消耗了日本大量物资 , 也让日本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从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 , 短短8个月时间里 , 日本就连续4次追加临时军费 , 累计金额高达74亿日元 。 这是甲午战争(2亿日元)、日俄战争(15.1亿日元)、一战(8.82亿日元)和"九一八"事变(19.31亿元)四次对外战争战费总和的1.63倍 , 是日本1936年国家预算的3倍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