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塞种人与大宛国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塞种人与大宛国
塞种人与大宛国一、塞种人塞种人 , 简称塞人 , 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 原是住在中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 。 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 , 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 , 向南迁徙 , 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 , 消灭了几个印度—希腊人王朝 , 建立了统治 。 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 , 向西南到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区 。 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 , 大约在公元初衰落 , 印度在21世纪初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 , 就是起源于公元初 。(1)起源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或者更早 , 在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 , 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称河西地区) , 和北方草原地带 , 居住着许多游牧部族 , 其中见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兰等 。 这些当时北方的游牧部落很早就活动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 , 他们依靠强弓劲马 , 在这一带纵横驰奔 , 经常与河东之地的定居人民发生冲突 。 至秦穆公时 , 为了彻底解决来自河西地区游牧部族的侵扰 , 用能人由余的智谋 , 在公元前623年 , 派兵攻打戎王 , 占领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地区 。 最终导致了这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方迁徙 。 在这些部落中 , 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车等部 , 至公元前7世纪末 , 这些人开始出现在塞地 , 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2)中亚草原部落制度解体自公元前7世纪前后 , 中亚草原游牧部落绿洲农业居民的原始公社制度先后开始解体 , 中亚最早的国家形式逐渐形成 。 在中国的史书中 , 出现了“塞王” , 大概标志塞种也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 。 塞种人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 , 只有少部分人从事农业 , 种植糜子、大麦和小麦 。 已知道用毡房 , 这种毡房从外形上看是圆柱形的 , 里面以木料做成格子 , 分成6格至10格 , 可以张缩自如 , 以便携带 , 顶上环列着轻巧的椽木 。 这种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木格与毹 , 极易放在车上及马背上运走 , 是为适应游牧生活的智慧创造 。 塞种人将天幕建在大车上 , 车有两轮、四轮、六轮的 , 用两条牛或三条牛拉 , 有的用骆驼驾御 。 迁徙时 , 塞种人用车运送妻子、儿女及家庭什物、用具 。 这种天幕也可以从车上移下来建在地上 。 在冬天 , 也住在用泥草筑成的房子里 。(3)王政制度塞种人实行王政制度 , 他们分成四个大部 , 每部分成若干“区” , 每区由一个总督加以统治 。 实际上这些总督都是由各部落酋长世袭的 , 因为塞种人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 但仍保留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组织 , 因而各大小酋长的权力很大 。 由各部落酋长再推举塞王 , 塞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4)葬礼按照习俗 , 每任塞王死后 , 要举行隆重的葬礼 。 尸体先涂以香油 , 然后装入特制的车 , 巡行于塞种人各部落间 , 尸车所到之处 , 各部落人民都要表示沉重哀悼 , 并以各种方式毁伤自己 , 或割去一片耳朵 , 或毁伤前额、鼻子 , 或以箭镞穿入左手 , 或抓烂自己的脸或眼部 , 或拔掉一绺头发等等 。 巡游完后 , 将尸体送至王族的葬地 , 所掘的正方形的坟墓 , 面积甚大 。 尸体放入墓中 , 以毯相裹 , 并在尸体两旁堆放戈矛 。殉葬制度 , 除了要缢死一个王妃殉葬外 , 凡是塞王的厨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杀死殉葬 。 王的马匹 , 也要杀死葬于墓门附近 。 最后 , 由部落的人民在墓上堆起丘陵 , 以表示求得王的宽宥 。 在王死一年之后 , 还要杀死50个奴隶和50匹马 , 陪葬于陵旁 。(5)骁勇好战塞种人骁勇好战 。 每次作战的战利品 , 都由君王分配给战士 。 他们奖励战胜敌人和多杀敌人 , 把敌人的首级割下来 , 作为分取战利品的凭证 。 同时还把敌人的头颅用来作饮器 , 把首级眉毛以下的部分锯去 , 并把剩下的部分弄干净 。 富人在外部包上牛皮 , 里面还要镀上金 , 再把它当做杯子来使用 。 穷人只是把外部包上生牛皮来使用 。 一个人也可用他自己的族人的头来做这样的杯子 , 但这必须是与他不合的族人 , 并且曾在国王面前战胜过自己 。至于战争 , 希罗多德这样记载着 , 他们的习惯是这样的:斯基泰人饮他在战场上杀死的第一个人的血 , 把在战争中杀死的所有死人的首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去 , 便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 , 否则就不能得到 。 他沿着两只耳朵在头上割一个圈 , 然后揪着头皮把头盖摇出来 。 随后他再用牛肋骨把头肉刮掉并用手把头皮柔软 , 用它当作手巾来保存 , 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骑的马的马勒上以为夸耀 。 凡是有最多这种头皮制成的手巾的人 , 便被认为是最勇武的人物 。塞种人所使用的武器包括防御用的甲胄和攻击性的战斧、矛、剑和弓箭 。 防身甲胄是用皮革制成 , 再在皮甲上缝以兽骨或马蹄制成的硬片 , 使之更坚固 。 后来改用青铜和铁制成硬片 , 缀在外面 , 被称为鱼鳞甲 。 同时 , 塞种人还将战马身上也披上鱼鳞甲 , 以便在战场上可以抵御敌人的刀矛和箭矢的攻击 。 甚至塞种人的战马还有用铜制的胸甲、黄金的马勒和马嚼子 。 攻击性的战斧、刀、剑、矛等形式略有差异 。塞种人还使用套索和飞石器 。 但使用最多的是弓和箭 。 弓虽短而劲强 , 多数用复弓 , 箭头最早用骨制或石制 , 后来用青铜或铁制 。 为了携带方便 , 常将弓套和箭袋联起来使用 , 弓套和箭袋都装饰得很美丽 。 就是凭借着这些强弓铁骑 , 使得这些“马上的弓手”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奔驰 , 铁蹄声声叫人胆寒 。(6)宗教塞种人有自己的宗教 。 他们崇拜祖先 , 认为万物有灵 , 对一些自然现象予以崇拜 。 希罗多德说游牧的马萨格泰人在诸神中间更崇拜太阳 。 他们献给太阳的牺牲是马 , 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 , 只有人间最快的马才能配得上诸神之中最快的太阳 。 定居的塞种人则把土地当作母神加以崇拜 。 出于战斗的需要 , 对战争之神也很崇拜 , 他们把剑插在地上 , 向上浇奶和血 , 以祈求获得胜利 。塞种人还特别崇拜黄金 。 希罗多德在描写中亚塞种人的特点时说 , 塞西安王室小心翼翼保护神圣的黄金 , 每年为它举行重大的祭典 。 当时塞种人的衣服上都以黄金为装饰品 。 这些塞种人的遗迹和遗物 , 通过考古学家们不断的探寻 , 已逐渐明晰 , 还原了其真实的面目 。(7)后裔西汉初 , 许多塞种人部落在月氏的压力下 , 越过天山向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逃窜 。 但也有部分塞种人留在原地 , 成为月氏的臣属 。 后来月氏人又败于乌孙 , 留在天山以北地区的塞种人复成为乌孙的属民 。 今天中亚和新疆许多民族的血液中包含着塞种人的成分 。 新疆北部地区的古代居民同哈萨克斯坦天山地区的塞种人及高加索人种安德罗诺沃文化居民的后裔有关 , 而新疆南部的古代居民却与欧罗巴人种东地中海类型有关 。 现代学者把近现代发现的新疆和田地区公元10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称为“和田塞语”(Khotan Saka) 。新疆的古塞种人部落在公元8世纪前后被来自蒙古高原的维吾尔人部落以及其他突厥人所征服 , 然后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入维族等民族中去了 , 逐步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中重要的有机部分 , 他们使用的东伊朗语也被突厥语族的各种语言所同化 , 今天只有分布在新疆的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是古塞种人的唯一后裔 。二、大宛国大宛(dà yuān) , 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 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地 , 首都贵山城(一说即卡萨 , 一说即俱战堤) , 原始居民以东伊朗语族的塞种人为主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盛时曾占有该处 , 在各地修筑了古典希腊式堡垒 。 汉武帝时 , 张骞西使大月氏 , 首先到达大宛 。 当时大宛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 , 人口数十万 , 农业和畜牧业兴盛 , 产稻﹑麦﹑苜蓿﹑葡萄等 , 葡萄多用于酿酒 , 富人藏酒至万石 , 且以出汗血马著称 。 后张骞使乌孙时 , 又曾遣副使使大宛 。 武帝闻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苏联乌腊提尤别) , 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去换良马 。 因双方意见相左 , 换马不成 , 使臣亦被杀 。 武帝乃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往讨 。 李广利至大宛东边属邑郁成(今奥希) , 攻不能下 , 败退敦煌 。 武帝再增兵添粮 , 困大宛都城40余天 。 太初四年 , 大宛贵族杀大宛王毋寡求和 , 李广利许之 , 得良马数十匹 , 中马以下三千余匹 , 立亲汉贵族昧蔡为大宛王而归 。 岁余 , 大宛贵族杀昧蔡 , 立毋寡弟蝉封为王 , 遣子质于汉 。 此后 , 大宛服属于汉 。东汉时 , 一度臣服于莎车 。 西晋太康六年(285) , 武帝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 。 蓝庾卒 , 其子摩之立 , 遣使贡汗血马 。 南北朝以降 , 大宛为昭武九姓统治 , 史称破洛那﹑钹汗﹑钹汗那等 。 唐代称其为宁远国 , 或拔汗那 。 明清时为浩罕汗国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