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仓在哪里?
山东、河南、江苏、黑龙江……谁才是中国第一粮仓?
▲ 河南安阳滑县麦田 , 越看越像抹茶蛋糕 。 摄影/石耀臣-风物君语-大江大河大粮仓中国人对粮食的关心与眷恋 , 是刻在骨子里的 。人人都知道东北的大米好吃 , 河南是小麦之乡 , 乃至山东的高粱 , 都成为了当代文学里深邃旷远的一抹红色 。更有一句话 , 是在我们课本上被念念不忘的: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时至今日 , 这句话又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姿态 。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 , 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 。 中国人吃不饱的日子 , 已经过去了 , 而吃得好的目标 , 也是未来可期 。
▲ 谁是中国产粮的中流砥柱? 制图/王跃2019年 , 中国人种出了13277亿斤粮食 , 约占世界谷物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 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基本自给 , 大麦、小米、大黄米等杂粮让主食更加丰盈 。就种粮而言 , 中国山地比重大 , 人均耕地面积低 , 自然禀赋并不优渥 , 那么 , 这种奇迹因何而来?要想了解中国种粮的奇迹 , 就需要跟随大江大河的脉动 , 到田野中去 。
▲ 又是一年好收成! 摄影 /邵向东
中国第一粮仓 , 听我唱首黄河谣黄河 , 是中国的母亲河 。 中国的第一粮仓 , 便是由黄河冲积而来的黄淮海平原( 华北平原 ) 。这个大粮仓 , 包括一整个山东 , 横跨河北、河南、安徽几省 , 地处暖温带 , 气候适宜农业发展 , 地形以平原为主 , 又人口密集 , 水源充沛 , 是交通要害之地 , 可以说 , 粮仓形成的要素 , 都齐活了 。
▲ 山东滕州 , 华北平原上的麦收景象 。摄影 /田春雨历史上 , 这里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基地与“菜篮子” , 也是中华文明崛起的重要根基 。 只不过 , 中国人的这个大粮仓 , 来之不易 。曾经的黄河是捉摸不定的 , 正所谓 “三年两决口 , 百年一改道” ,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 , 黄河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其间 , 下游决口次数可达1590次 , 比较大的改道为26次 , 河北中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西南部……都是黄河下游频繁被洪水祸害的地区 。
▲ 郑州刘江黄河大桥 。图 /视觉中国黄河带来的粮仓 , 曾经唯有宁夏、内蒙古交界处“黄河百害 , 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 。 而黄淮海区则常年被黄河决堤或改道导致的洪水影响 , 人民辛勤开垦的良田一遇洪灾 , 沙化和盐碱化让这些田地又变得寸草不生 。更可怕的是在1938年 , 国民政府为抵挡日军进攻 , 不惜掘开黄河郑州段以求自保 。 黄河水淹没无数良田 , 形成地跨44个县的沼泽区“黄泛区” , 让1200万人流离失所 。 直到1949年建国以后 , 黄泛区才得到综合治理 。
▲ 安徽亳州与河南商丘交界处的黄泛区 。摄影 /傅鼎当黄河不再汹涌咆哮 , 肆意奔流 , 从河北到山东、自河南向江淮 , 一座座类似中原明珠“黄泛区农场”的农业基地开始修建 。 这片曾经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 建立起了中国人最重要的粮仓 。这个大粮仓里 , 河北是产粮中坚 , 山东则在种植粮食蔬菜上“文武双全” , 但要说最“中” , 还是把“粮仓”升级成“厨房”的小麦之乡河南 。
▲ 河南省宜阳县三乡镇麦子成熟, 鸟瞰如色块绚烂的画卷 。图 /视觉中国河南人种粮 , 颇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 根据农业部数据 , 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 , 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 , 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 。 河南的粮食 , 不但养活了这个中国第一农业人口大省 , 更是每年外调400亿斤 , 供给全国 。除了能种粮 , 河南人也擅长利用粮食 。 面粉拿来包速冻饺子、生产饼干 , 河南都做到了全国第一 。 面粉能做什么 , 河南人就能把它们送进工厂 , 并借助地处中原生长的交通动脉 , 走向全国 。 就说起许多人童年里那包泡着不好吃 , 撒点调料干吃就很香的“北京” 牌 方便面, 其实就来自河南人的南街村品牌旗下 。从“能种”到“能吃” , 河南可称是中国粮仓的缩影 。
▲ 河南漯河南街村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摄影 /石耀臣
推荐阅读
- 富士康等苹果供应商被施压:将30%业务搬出中国
- 外媒评述:国际人权论战中国反守为攻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大桥|中国戒备最森严的大桥,从这路过不得停留,武警24小时轮流值班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美驱逐中国留学生,恰恰对国内平民子弟是利空
- 黄金周”结论:中国旅游业已完全“康复
- “金九”失约 9月份中国楼市价量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