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447个碎片拼成一部小说,78岁刘心武这次讲了邮轮上的故事


【刘心武|447个碎片拼成一部小说,78岁刘心武这次讲了邮轮上的故事】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447个碎片拼成一部小说 , 78岁刘心武这次讲了邮轮上的故事
采访人员丨何安安
一次地中海的邮轮之行 , 揭开了八个家庭 , 四代中国人的昔日今生……时隔六年 , 作家刘心武的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在这部作品中 , 刘心武将故事空间挪到了一艘巨大的邮轮上 , 在这“海上大观园”里 , 八个家庭和两个自由行的人 ,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名利枷锁 , 爱恨情仇 , 巡航在地中海上 , 漂浮在似梦似幻的前世今生里 。
8月29日 , 刘心武携《邮轮碎片》做客在北京SKP书店举行的新书首发会 , 作家梁晓声、邱华栋 , 青年作家石一枫和导演尤小刚参加了发布活动 , 几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解读了这部作品 。 梁晓声称这是一部“百衲衣”式的小说 , 用碎片缝制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史 。 而通过《邮轮碎片》 , 刘心武想告诉读者:在无穷无尽的人性奥秘中 ,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刘心武 。
刘心武|447个碎片拼成一部小说,78岁刘心武这次讲了邮轮上的故事
本文插图

8月29日 , 刘心武携新作《邮轮碎片》做客北京SKP书店 。 从左到右依次为付如初、刘心武、梁晓声、邱华栋 。
很“另类” , 同时又很传统
刘心武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 他的《班主任》 , 开创了“伤痕文学”的创作流派 , 至今仍被很多人记忆犹新 , 也不断出现在各类考试题目中;他的《钟鼓楼》 , 用一场胡同婚礼的12个小时 , 写出了老北京的人情世故和时代变迁 , 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与《栖凤楼》《四牌楼》并称的“三楼系列”被誉为“新时代的北京风情画”;他的《揭秘〈红楼梦〉》通过电视媒介进入千家万户 , 掀起一股“红楼热潮” 。 2014年 , 他出版长篇小说《飘窗》 , 从一个飘窗的视角管窥社会的三教九流 , 捕捉时代的风起云涌 , 厘清人心世相的暗潮波动 。
《邮轮碎片》则以近距离描写当下中国 , 用碎片化结构多侧面勾勒中产阶级崛起的隐秘 , 用邮轮旅游致敬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变化 。 “邮轮”既可以看作一个承载着中国人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大观园” , 又可以看作象征中国社会在完满自足中逐步走向开放和包容的过程 。 而“碎片”既是小说的结构 , 又是适应碎片化阅读时代的表现 。
刘心武|447个碎片拼成一部小说,78岁刘心武这次讲了邮轮上的故事
本文插图

《邮轮碎片》 , 刘心武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
在活动现场 , 梁晓声对书中出场的人物如数家珍:若瑟的闺蜜女博士“她” , 大院子弟莫大能 , 不得志的文化界领导新一兵 , 倡导立体思维的庄有德 , 还有巧克力女士 。 对于刘心武的小说 , 梁晓声的评价是“很好读 , 读起来很有趣 。 ”他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有趣:“文字有趣 , 这是那种面带浅浅微笑的调侃 , 有时是适当的讽刺一下;人物也有趣 , 这里有一些人物在我看来是属于有意思的人 , 包括他们的事也有趣 。 ”
梁晓声认为 , 这是他读过的刘心武最为另类的一本小说 , 非常像方丈的袈裟 , 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百衲衣 , 是一小块一小块地拼起来的 , 而且是拼起来的多色 , 拼在一起传达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人、事 , 以及时代变迁的信息 , 让人感觉很“另类” , 同时又很传统 。
“这些人物早就在你的心里 , 不见得一开始有写的愿望 , 但是到一个时期的时候 , 自然就会出来了 , 这时作者才会想到把他们放在一个什么样的适当的平台上 。 ”从《钟鼓楼》《立体交叉桥》《飘窗》 , 到《如意》《邮轮碎片》 , 梁晓声发现 , 刘心武在一些重要时期的长篇几乎都带有意向化的载体 , 或者这个意向本身就富有一种寓意 。 这些意象能够统摄全篇 , 也能够给读者一些直观的想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