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逍遥客|为什么说《左传》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标志?,原创

_本文原题为:为什么说《左传》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标志?
中国古典史学 , 正式出现于何时 , 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重要问题 。 有人主张“司马迁以前 , 无所谓史学” 。 认为 , 中国史学至西汉时代才开始出现 , 比希罗多德《历史》为代表的西方史学晚了300余年 。 在与希罗多德同时代的春秋、战国之际 , 中国真的还没有出现一部能够与希罗多德《历史》相媲美、且能标识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史学名著吗?
史学是人类认知历史的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史学的正式诞生 , 都是以其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名著的问世为标志的 。 这部史著应当含有丰富的史学内涵 , 且具有本民族史学的特色 。
清風明月逍遥客|为什么说《左传》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标志?,原创
文章图片
评判一部史书是否具有丰富的史学内涵 , 需要从四个范围——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文学和历史理论进行考察 。
在中国史学史上 , 《左传》首次以历史叙事的方式 , 全方位地叙述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几十个诸侯国255年间的历史 。 这使《左传》全面地超越了过去史官片段的记言、记事作品 , 具有了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文学和历史理论等丰富的史学内涵 , 从而导致了中国古典史学的正式诞生 。
其一 , 史书的史料学内涵 , 是指其作者收集、辨识、取舍、运用史料的思想和方法 。 《左传》作者为了全方位地叙述历史 , 首先广泛收集各类史料 , 包括商、周时期的列国史策和典籍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笔记以及各种传说传闻等 , 作为历史叙事的史料依据 。 其次 , 《左传》作者面对搜集来的丰富庞杂而又记载各异的史料 , 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辨识 , 以辨明史料的源流、真伪和价值等 , 然后以丰富而可信的史料为依据 , 编次、加工成完整连贯的历史叙事 。 《左传》作者对大量官方和民间史料的收集、辨识、取舍与编次 , 使《左传》具有了史料学的基本内涵 。
其二 , 史书的编纂学内涵 , 是指史书作者为了记载历史 , 而对编纂体例与方法的选取、发展与创新 。 《左传》作者在编纂《左传》一书时 , 力求用适当的史书编纂体例与方法 , 来全方位地叙述历史 。 商、周史官的记言作品 , “本于号令 , 所以宣王道之正义 , 发话言于臣下 , 故其所载 , 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 , 记言以外只有很少的记事内容 。 列国的编年体史书 , 按照年代编排史事 , 体现了历史的顺序 。 其缺点是记事过于简略 , 记事前后割裂 , 而且不记当事人的言论 。 《左传》在编纂体例上采用了《春秋》的编年体 。 然而 , 《春秋》的编年记事 , 已经难以满足《左传》全方位历史叙事的需求 。 于是 , 《左传》作者对编年体例进行了重大的突破:它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局 , 孕育了纪事本末体的雏形;它完整地叙述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等 , 孕育了纪传体的雏形;它又以“君子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论 , 首创中国史书的史论体裁 。 《左传》通过编纂体例与方法的创新 , 有效地扩展了史书编年体例的范围与容量 , “使编年史体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 。 《左传》作者出于全方位叙述历史的需求 , 在编纂体例和方法上所进行的突破、尝试和创新 , 使其一书具有了历史编纂学的基本内涵 。
清風明月逍遥客|为什么说《左传》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标志?,原创
文章图片
其三 , 史书的历史文学内涵 , 是指史书作者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 , 使用优美的文辞、运用一定文学手法叙述历史 , 因而使史书具有了一定文学色彩 。 商、周以来编年史书的那种简略、片段的文字记事 , 难以胜任《左传》全方位叙述历史的要求 , 也不利于历史的认知与传承 , 即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 , 行而不远” 。 《左传》作者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历史 , 也为了自己的著述能被广泛接受并传之久远 , 于是采取了“以文叙事”的方式 , 以优美的文辞、一定的文学手法叙述历史 , 从而创立了中国历史文学的第一个样本 , 使其具有了历史文学的丰富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