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任正非再谈基础研究,对芯片意味着什么
“我们公司为什么要搞基础研究?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 传统的产学研模式 , 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 。 ”
本文插图
8月29日 , 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题为《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 , 我们怎么航行》的任正非在高校座谈时的发言纪要 , “基础研究”在文中屡屡被提及 。
当下 , 华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 但在这篇文章中 , 任正非并没有着墨于芯片本身 , 而是聚焦在基础研究 。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
回归基础科学
不得不承认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曲折中前行 , 似乎陷入了一个被无限向上追溯的困境:
发现芯片被卡脖子后 , 芯片设计领域有了华为海思“一夜转正” , 但随后发现:还需要代工领域突破;当中芯国际攻坚芯片代工制造时 , 却又发现:需要设备环节突破;当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在这方面有所收获时 , 却又发现:设备核心零部件又身不由己;当零部件也有所进展时 , 又发现:芯片材料还是被卡脖子……
芯片的来源是硅 , 也就是砂子 , 这正是地球上最不缺的东西 。 但要想“点石成金” , 背后却是无数基础研究的不断钻研 。
正如任正非高校座谈会谈及 , 土耳其Arikan教授一篇数学论文 , 十年后变成5G的熊熊大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发表的一篇钻石切面可以散射无线电波的论文 , 20年后美国造出了隐身的F22;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的三元流动理论对喷气式发动机的等熵切面计算法 , 奠基了今天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又如现代化学的分子科学进步 , 人类合成材料可能由计算机进行分子编辑来完成 , 这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技术变化 。
信息化发展进程更是如此 , 比如一部手机 , 背后其实都是基础研究的原理 , 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等 , 而材料、加工等基础研究 , 才是后续行业应用、提升生产力的基石 。
本文插图
过去几十年 , 我国成为“世界工厂” , 在技术应用层面全球领先 , 但在底层的核心技术研究 , 包括材料、制造装备等领域 , 仍与国外有差距 , 原始创新力不足 。
很遗憾 , 我们这块投入是远远不足的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 2019年 ,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 , 比上年增长22.5% , 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 , 尽管有所提高 , 但与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
【南方PLUS|任正非再谈基础研究,对芯片意味着什么】 从日本的突围看转型方向
其实 , 类似中国的经历 , 也同样在日本出现过 。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 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突袭” , 很快 , 日本就从全球第一半导体强国宝座上跌落 , 松下、东芝、富士通等半导体部门先后被出售 。
避其锋芒 , 日本选择进军高精尖材料 , 并在关键时刻彰显“功底” 。 去年7月初 , 日本对韩国祭出出口管制令 , 加强光刻胶、氟化氢和氟化聚醯亚胺等3项半导体关键材料对韩国的出口管制 。
就产值而言 , 这些关键材料不起眼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但却可以让整个产业链停摆 , 比如 , 日企的氟聚酰亚胺和光阻剂分别占全球产量的大约90% , 氟化氢占大约70% , 韩国几乎找不到替代供应渠道 , 这也使得三星高度紧张 , 掌门人李在镕火速前往日本展开紧急磋商 。
这也不仅仅是日本在半导体原材料上有所突破 。 2019年10月 , 日本吉野彰教授获得当年诺贝尔化学获奖 , 以表彰他们为锂电池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 这也是日本继2000年以来的第7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第19位诺贝尔奖得主 。 这着实令人惊叹 。
推荐阅读
- 新华社新闻|黄金周PLUS,商场“人气榜”竟是这些
- 任正非|任正非最新电邮:面对美国做好两件事!未来华为要逐步由专家来当家,不是谁官大谁拍板……
- 航天|火箭产业落地广州南沙 南方航天城轮廓初显
- 手机|一加公开OnePlus 8T 外观
- 华为|华为的六条突围路径,任正非提了一个要求
- cnBeta|一加平价真无线耳机OnePlus Buds Z外观曝光
- Archon|单塔新旗舰风冷?——九州风神AS500 PLUS开箱
- IT之家|小米5/5s Plus可升级基于Android 11的LineageOS 18.0
- 友商|天玑1000Plus跌至1850!卖断货,只因友商没货?
- FLOWERPLUS花加|花加:悦己消费引领鲜花消费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