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浪死歌|大隋最后的顶梁柱:此勇猛、刚烈、忠诚的大将阵亡后,大隋休矣
文章图片
歌曰: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顺口溜诗叫《无向辽东浪死歌》,作者叫王薄。王薄何许人也?这货是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为了号召群众跟着自己一起造反,作了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自称“知世郎”,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序幕。王薄这货也够狂的,自称了解世界大势(知世郎),兄弟们只要跟着我,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牛羊肉,但是有一条,政府军来了,弟兄们要给我向前冲。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还有很长,很能鼓舞士气,但是王薄也就这点能力,一打都垮,打垮都跑,不过还好,他在隋末乱世中坚持着活了下来,直到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为仇家杀死,可见忽悠人没有好下场。但我们的主角不是王薄,而是打王薄的一个猛人。这位猛人叫张须陀,人称隋末第一悍将,只手撑起了隋朝末年即将倾覆的半边天。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现在灵宝人,虽说和当朝皇帝也算是老乡,但他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虽说后来非常受隋炀帝器重,担任重要军职,但是一直没有成为朝廷要员,品级也不高。张须陀最开始担任齐郡郡丞,这个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后来因为军功,杨广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也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这还是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听着挺气派,其实也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文章图片
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而且出道还很早,早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张须陀就跟着史万岁征讨云南羌族爨翫的叛乱,仁寿四年(604年),又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汉王杨谅叛乱,因功加任开府。隋朝又四大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杨素,张须陀跟过两位,张须陀过人的军事才能除了自身天赋外,也许也离不开在这些名将的指点和熏陶。王薄叛乱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更是一群饭桶,除了哭,就是跑,跑不了就投降。沧海横流,防线英雄本色,张须陀在一无兵,二无钱、三无政策的情况下,临时组织一批民兵就匆匆上阵了。以前历史课本上总是这样介绍,说农民起义军总是遭到优势官兵的围攻、惨遭镇压等等。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数量占优的农民军总是被劣势官兵镇压还差不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张须陀和王薄。王薄带领着数万穿着红罗锦背裆的群众兵来到到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碰见了带领数千人的张须陀。王薄哈哈大笑,小样,我们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先吃饭、再睡觉,吃饱睡足了咱们明天好几个打他一个,打不死他!王薄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手下因此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张须陀绝不是喊兄弟们先上的主,是夜,月黑风高,张须陀一马当先,带领数千精锐率先冲进了王薄大营,大砍大杀起来,王薄觉也不睡了,红罗锦背裆也不穿了,光着屁股骑着马走先。王薄一口气跳过黄河,回到自己的老窝临邑,刚收拢了一部分喽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张须陀就到了,斩首五千级,缴获各类牲口万计。这下赔大发了,老本都败光了。大业九年(613年),王薄这哥们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几个好哥们,聚集了十余万人,再次仗着人多一窝蜂攻打章邱。看着一群哥们不知死活,张须陀结结实实给他们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打仗,只是学费有点贵,学完后需要把人头留下,其它自便。张须陀是这样当教员的,首先派遣周法尚率领水军断其水运,然后张教员亲自率领两万步兵、骑兵直接进攻叛军阵地。叛军阵地很好冲,一看见带头骑马的张须陀,魂飞魄散,扭头就跑,只恨爹娘只生了两条腿。跑到河边时候,此路不通,因为周法尚举着大刀都等得不耐烦了。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除了个别人(个别人里面就有王薄,这哥们,每次打败仗都能全身而退,其跑路的本领真让人佩服),绝大部分要么被官军砍掉吃饭的家伙,要么自相践踏掉河里溺水而亡,战利品也一件不少全部被打包带回。告捷文书上报到朝廷后,隋炀帝高兴的睡不着觉,通报嘉奖了张须陀,在没有照相技术的那个年代,炀帝派出国家一级画家来到山东前线,让百忙之中的张须陀坐好,画了他的肖像画带回首都长安,没事看看偷着乐。张须陀打战,以少胜多是常态,但是最少的时候是多少呢?还是大业九年,土匪裴长才、石子河等率两万喽啰突然来到历城,准备大捞一笔,这次倒是有计划、有准备而来的,实现经过周密的侦察,知道历城空虚,关键是还很有钱。这种好机会,如果不来,实在对不起土匪两个字。根据墨菲定律,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群货们最担心的张须陀竟然在城里。事先不是侦察过了,这是一座空城,没有官军呀!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头一天晚上,张须陀路过历程,因为天色已晚,就留下来吃了点饭,睡了个觉,一觉醒来,就碰上了这群倒霉蛋。